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咸阳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简介

2022/07/1696 作者:佚名
导读:咸阳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编成, 报告所列数据统计时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止。报告电子版通过咸阳市人民政府网浏览。 一、概述 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省决策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

咸阳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编成, 报告所列数据统计时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止。报告电子版通过咸阳市人民政府网浏览。

一、概述

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省决策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较好地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一)明确责任,开展培训

印发了《咸阳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层层分解,明确了政务公开工作的主要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落实单位。对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目录栏目进行整合优化、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体系。坚持把培训作为提升工作能力,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保障措施,分期分批、多形式的开展培训。3月份,对全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志进行了专题培训;8月份,组织市县两级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参加了省政府政务公开办举办的全省政务公开培训班;10月份,举办全市政务公开暨政务信息工作培训会,邀请省电子政务办、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就政务公开、政务网站建设进行专题培训。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举办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培训会21场次,参加人员达1980多人次。

(二)搭建平台,形成矩阵

充分发挥是政府网站政务公开第一平台作用,重视“两微一端”应用,推行站群式管理和云平台运维,基本建成了全市统一网站群系统,形成政务公开平台矩阵效应。编制完成了《咸阳市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方案》,以打造智能政府网站为重点,优化网站结构布局,规范政府网站管理,提升运行维护及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管理。市县两级政府门户网站开发了无障碍访问系统,设置了VR影像系统,使得网站在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新的提升。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网”客户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邀请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部分企事业单位入驻,组建了全市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

(三)畅通诉求,关注舆情

进一步加大与公众的互动交流,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处置舆情,除在政府网站开通市长信箱、部门信箱外,依托“12345”服务热线,与各部门的公共服务电话进行全面连通,实行事件受理、交办、督办和回访机制,使“12345”热线成为“查询服务台、受理交办台”。全年12345便民服务热线共接到群众来电28140件,其中效能案件类4580件,主要反映焚烧垃圾、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污染环境、夜间施工、拉土车问题;咨询案件类23560件,主要为政策法规咨询及号码查询。

(四)强化监测,动态评估

一是在“咸阳市人民政府”网站设置了信息公开及网站管理纠错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对全市网站进行监测分析,每周三和周五集中发布各县市区、市级部门单位网站上存在的信息公开问题,要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单位及时认领、限时整改。对不对接、不回应、不整改、不维护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单位,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通报处理。全年纠错平台发布各类问题56条,整改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开展动态评估。8月份,对全市13个县市区、市级重点部门逐一进行了政务公开评估检查,召开座谈会,反馈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三是开展第三方评估。市委、市政府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市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委托省社会科学院对全市13个县区、37个市级部门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独立公正的测评,建立起推动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政府信息发布及公开情况

2017年,我市各级政府和市直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8603条,比去年(2016年)增加了13%。其中县市区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3191条,占公开总数的57%,比去年(2016年)增加了18%;市政府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5412条,占公开总数的43%,比去年(2016年)增加了7%。全年编制《咸阳市人民政府公报》六期,举行市级专题新闻发布会6场,市政府信息公开大屏全年共发布信息257条。

(二)贯彻落实中省要点情况

1、政府文件信息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将政府文件作为公开的首要任务,经保密审查后及时予以主动公开,努力扩大主动公开政府文件的数量,全年公开政府文件1303件、规范性文件28件。

2、职能转变信息公开。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累计取消下放375项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出市级部门第一批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涉及36个部门的413项事项),并在市门户网站进行发布。

3、办事服务信息公开。2017年市县两级实体政务中心共受理办件42.8万件,较去年(2016年)增长46%,网上受理办件52358件,其中市本级办件26188件,增长20%。

4、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任务分解细化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7〕31号)要求,通过门户网站、张榜公示等形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就业创业信息、市场监管信息、减税降费信息、扶贫工作信息、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环境保护信息、经济社会发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的公开工作,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公开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5278条。

5、提案办理信息公开。2017年共收到建议提案1016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285件,政协提案731件,共涉及11个县市区政府、68个市级部门。其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218件;涉及工业信息及交通运输方面的122件;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土地及民政民生方面140件;涉及科教文卫及旅游方面278件;涉及发改、人力资源、财税经贸方面155件;涉及公安司法方面73件;涉及其他方面30件。以上建议提案均已全部按期办结,部分市级部门在其网站对办理结果予以公开。

6、新闻发布信息公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通过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搭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良好平台,2017年举办主题发布会6场,对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年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01件,其中各级政府收到73件,占受理总量的36%;政府工作部门收到128件,占受理总量的64%;其中网上申请194件,书面申请7件,收到的申请均按规定全部答复,属于公开范围信息169件,不予公开信息5件,信息不全、内容不明确的27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我市各级各部门未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取费用,也不存在减免费用。

五、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7年,我市没有发生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引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7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部分单位信息公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政民互动渠道比较单一,依申请公开回复群众满意度还待进一步提高;决策预公开类信息偏少,特别是缺少重要会议、意见征集及政策解读。

今年(2017年),我市将紧紧围绕中省要求,提早谋划,顶层设计,强化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强化门户网站信息检索功能,继续实施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高标准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