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盖、农业生产收益低
农业是自然风险大的弱质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而农田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抗灾能力极为有限,致使劳动力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农民只好弃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是先天不足。解放后,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一直存在,国家不仅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投入少,而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其差距在一天天拉大。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且外出劳动力绝大部分为青壮劳力,留下老弱病残,致使大量耕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加上土地流转困难,许多耕地只有抛荒。(三)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困难,土地承包管理不力首先,土地制度不完善。在现有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土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土地分配时实施体现公平的极度平均化策略,造成土地的细碎化。这样势必加重了经营的分散性、低效性,提高农户的耕作成本,导致本已微薄的农地收益进一步降低,在收益已不足以抵消成本的条件下,农民抛荒±地是一种必然选择。其次.土地流转机制未形成这是造成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使务工农民显著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士地承包管理面临着许多变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日趋活跃: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与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矛盾较为突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最后,土地承包管理不力。在已经承包出去的土地的管理工作中,基层乡村干部缺乏力度,存在畏难情绪,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致使部分土地抛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