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城市建设的紧迫感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重要标志,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县域城镇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城建成区从2002年的4.5平方公里发展到2008年的9.4平方公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城市功能有所增强,但城镇化率仅为26%。规划体系不全、新区建设推进难、旧城区市政设施不配套、商品房市场低迷、城市特色不突出、城市人气不旺、市场不够活跃是制约县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差距,创新思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加快建设,全力以赴推动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要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和创建省、市级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把其贯穿于通过利用自然形成的山体、河流、地形地貌,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确定城市建筑风格,通过各种建筑元素充分表现,加快发展县城,既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尽力而为,着眼县城框架拓展,全方位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优先解决影响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问题。统筹考虑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与布局,打破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部门、行业和地区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坚持集约发展、节约资源的原则。加快建设促进能源节约和高效使用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则。在新区建设及旧城改造中,要依据有关政策,积极拓宽社会保障渠道,让利于民,使居民在旧城改造中及新区建设的征地拆迁补偿中切实得到实惠,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
(三)目标任务
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2年,城镇化水平达30%以上。
县城规模明显扩大。县城建成区面积每年扩大0.5平方公里,到2012年达10平方公里以上。
县城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县城在路网建设、旧城改造、完善功能、扩容增质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12年,县城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每年达1亿元以上。
县城功能和形象明显改善。加快县城节能减排,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在2009年建成市级园林城市,到2012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县城,人均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县城建设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通过2"para" label-module="para">
县城管理体制日趋规范。按照环卫管理、市容管理、市政管理和执法“四位一体”的巡查模式,进一步完善城管执法机制,逐步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日常考核制度化、城管执法标准化。
三、坚持标准,强化规划编制和管理
(一)规划先行,进一步修编完善县城规划体系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起着布局、调控、引领和导向的作用,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城市发展的纲要。建设、规划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总体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功能完善”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科学编制县城至矣腊工业园区、通源大街北片区(含丹溪大道片区)、电影院片区、丹凤东路东部延长线等区域的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详规和城市道路、绿化、消防、污水处理、地埋管网、教育等专业规划。至2012年,要全面完成所确定的规划任务,尽快形成功能协调、覆盖全面、体系完善的“生态型城市”规划体系。
(二)严格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适时成立县规划局,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评审、集体 决策的“三位一体”的规划评审制度,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按《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严格程序、健全手续、规范运作,对违规违章建筑由建设规划部门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今后,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严格控制零星分散建设住宅,逐步做到停止审批在城区内私人自建住宅,鼓励走社区综合开发配套的路子,切实加强规划执行全程跟踪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突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一)全面推进县城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细化规划、拉大框架、扩充规模、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提升品位”的思路,既注重县城的外延扩张,更注重内涵的提升,大力实施“东进、西联、中优、南延、北拓”建设战略,加大投入力度,扩容增质,使县城面貌有重大改观。
东进:就是以县城至大同工业园区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使县城进一步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突出特色。一是尽快启动丹凤东路东部沿长线建设项目;二是推进文笔大道文华村延长线的建设;三是力争在2009年完成通源广场、凤泉公园建设;四是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五是争取尽快启动文华路建设项目;六是争取在2009年内完成金鑫宾馆建设项目;七是力争及早启动政通大厦建设项目;八是尽快完成新324沿线凤凰大道绿化工程。
西联:就是依托西山片区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优势,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统筹加快推进龙凤庄园、林语轩项目的建设步伐。打造风格独具的城市后花园。
中优:就是以城市中心区域的旧城改造为龙头,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将中心区域打造成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区域。一是以政通大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启动其它片区的旧城改造力度;二是以街区为单位,逐步启动县城周围的民居改造。
南延:就是以石湖公园建设为着力点,以体育馆建设为依托,打造一个风格独特,视野开阔,花木相间,水景和建筑物交相辉映,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绿化生态公园。同时,尽快启动镇山南片区的开发建设,使之与东部城市建设连为一体。适时启动师弥路沿线的景观及小区建设项目。完成青海园小区、文笔二号农贸市场建设。
北拓:就是围绕园区道路,拓展县城与矣腊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通源大街北片区项目建设;二是完成县城至矣腊工业园区二级公路建设;三是及早启动文笔建材城建设项目;四是加快推进能源小区建设和丹溪路北段(凤凰大道边)的住宅小区建设项目。
(二)统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满足民生需求。
1、加快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
2、建好县城区域地上地下停车场、道路交通标志。有计划地建设街心公园、标准化的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完善城市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防洪、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步伐,切实满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
(三)优化城市环境,积极开展生态城建设。
按照创建园林型、生态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对城市进行形象设计,科学定位城市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绿地品质、景观效果,并以规划设计为先导,统一建筑风格,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实现“一区一特、一街一景、一路一树”,全面优化城市环境。
1、老城区:一是各单位要拆墙透绿,拆除沿街建筑的围墙因地制宜建设小型绿地、游园;二是发动社区利用背街小巷的楼房、围墙、房前屋后的空间“见缝插绿”。三是旧城改造要执行绿地率不低于25%的“绿线”控制指标。使城市绿地均匀分布,使每个居民都能就近享受到绿化成果,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新城区:一是启动绿色图章制度,新建项目规划报批时需同时提交绿化规划图纸一并审批、招标及验收,二是执行绿地率不低于35%的“绿线”控制指标,确保绿化布局合理,植物配置达到生态园林的要求。
3、在城市郊区及公路沿线鼓励扶持苗木基地建设工程,促进本土苗木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既可形成园林景观,又可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
(四) 强化城市亮化工程,营造优美、文明、繁荣的城市夜景。
城市亮化要遵循统一规划、业主承担、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分段控制、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的原则。由相关职能部门及沿街房屋业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光源和节能灯具最大程度地对城市进行亮化,在建设中外墙尽量不使用磁砖,广告原则上是电子彩屏或霓红灯。
(五)抓城市产业培育,夯实城市发展动力。
县城要紧紧围绕“绿色师宗、开放师宗、富裕师宗、和谐师宗”的战略布署要求,合理布局城市产业,以产业支持城市发展,以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节约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工业用地,规划建设好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既发展城市园区经济,又带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着力构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向城市集聚,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效益最大化,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加快商贸、旅游、文化、会展金融、保险、房地产、餐饮、信息、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
五、创新机制,为加快城市建设提供动力
(一)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搭建多元融资平台。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扩大城市建设投资的重要途径,把引入市场机制作为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的着力点,把依法监管作为提高城市建设投资效益的根本保证,努力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一是合理配置资源,做强城投公司。在原城投公司的基础上采取增资扩股的办法,使公司进一步实体化。充分利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搭建城市融资平台、开展资本运作,筹集建设资金,提高融资能力。
二是采取政府投入、金融机构贷款、争取国债资金等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撬动民间资本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充分利用财政补贴资金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信贷资金,积极开发既符合城乡建设需要又能为金融机构提供盈利空间的金融创新产品。
四是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t(建设"para" label-module="para">
五是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支持运用tot(转让"para" label-module="para">
(二)划定区块、明确主体、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
一是在规划范围内,划定区块,鼓励所在区块的责任主体单位采取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
二是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方案,一个责任主体,同时,开发建设方案必须报县开发领导小组同意方可实施。
三是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规委走,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报经规委同意后方可启动建设。
四是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用于城市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确定分配比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部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城市国有土地出让纯收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返还比例。
(三)完善土地收储管理办法,规范供地行为,实现土地增值。
集中统一利用土地,县城规划区内的土地先规划后建设、先征地后配套、先储备后开发。对商、旅、娱及商品房开发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促进土地增值,开辟县城建设资金渠道,有关部门未经批准,不得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六、理顺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高效能管理城市
加快县城管理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加快县城管理摆上议事日程。
(一)健全机构。适时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实施“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综合执法”,做到执法统一、规范、高效、全覆盖和网络化,有效解决执法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
(二)进一步理顺体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县、丹凤镇、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以及事权和相关责任,构建反应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理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相关部门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建设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正确处理部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形成互动、齐抓共管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