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

2022/07/16204 作者:佚名
导读: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形成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新实践模式。将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依附于专业相关的各项大赛,形成一系列有层次的实践与专业大赛结合平台,形成“教学—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中获得知识,增加工程实践拓展,以校企共建生产线为平台,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对能力与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总结不足与劣势,做到持续改进。 (2)改革人才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形成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新实践模式。将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依附于专业相关的各项大赛,形成一系列有层次的实践与专业大赛结合平台,形成“教学—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中获得知识,增加工程实践拓展,以校企共建生产线为平台,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对能力与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总结不足与劣势,做到持续改进。

(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局限

人才方案的制定应联系地区企业,准确分析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共同探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急需的专业人才,详细分析人才需求变化,从而制定符合当下经济形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而针对培养目标,制定能够支撑起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教材、对接产业发展的真实教学案例、工程实践案例等,做到灵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改革理论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上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或是模拟工程环境,不能实现现场教学的也尽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将工程实际问题融入课堂之中。通过现场教学、现场模拟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与强化自己,同时也能提高工程素养。

(4)改革实验教学技术与手段

增加课内实验学时,与课内理论教学相呼应。为学生创造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的条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提出验证性的实验方案,也可以进行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目的。

(5)改革师资结构

产学研结合,打造德能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一,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并定期到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第二,把青年教师送到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使其了解和掌握生产实际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第三,建立省级教学团队。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学团队为依托,带动大批老师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 。

  •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1)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学生创意,以完备的制度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效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汇聚教学资源。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迅速兴起,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采用线上教学形式授课,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

(2)推动多元协同,保障学生创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校企、校校深度合作等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如增加学生实践环节的比例,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单位的结合,增加企业导师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服务学生的创业与发展。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协同育人机制,依托现有的大学生科技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根据学生兴趣特长以及专业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或其他各种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模块,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发挥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

  • 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出导向”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对标机械类国家本科专业标准,根据装备制造行业职业能力要求,适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结合专业工程认证,深化“产出导向”培养模式,建立由企业及同行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修订,优化,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坚持学生第一、注重参与、助推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通识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成人”和“成才”的有机融合,构建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工程人才课程体系。注重动脑与动手、教学与竞赛、实习与就业、创新与创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具有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2)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形成实践育人新模式

优化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改革与实践,实施“项目 案例”教学法,推动教师将企业工程和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大创训练项目等融入专业核心课教学和考核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努力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行在专业实验室、创新工作室的小班研讨课、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等现代教学活动培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技术手段,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注重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科教融合,促进师生科研团队建设以甘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绿色切削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搭建机械装备设计和仿真、机械装备测控技术、高效切削工艺开发3个创新平台,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科学整合和调配,大力培养学术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和学术骨干,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能力;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和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反哺人才培养,加强教师学生科研团队建设,提高学生自主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4)拓展创新创业基地,搭建创新多元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搭建由校内实践平台、科研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平台构成的创新创业多元实践平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多元实践平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多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筑“全过程、多平台、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广“三自三创”实践育人新模式;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依托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多层面各门类学科竞赛,以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项目为驱动,优秀项目可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成果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5)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扩展学生创业就业渠道

以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加强企业与学校在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以向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就业岗位为宗旨,达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进步为目标,借鉴与中达电子有限公司合办“台达班”模式,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吉利“博越班”,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共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企业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将企业文化、专业技术、企业管理等课程嵌入教学内容,企业课程可通过“学分认定、置换方法”与校内相关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进行置换,互认学分,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6)加强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深化校园文化和特色学风建设,助力一流人才培养。推出以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以过程管理强化学风建设、以评奖评优激励学风建设的举措,充分认识学风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艰巨性,坚持严格的过程化管理,形成“学生乐学、人人思进”的良好氛围。举办“金鹰杯”“迎新杯”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全面方向发展,张扬个性、放飞思想,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能力。开展“助力四级”“课堂文明在行动”“最笔记”“我与榜样面对面”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潜心学习,全面发展,培养素质过硬、行为文明的高素质人才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