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建院以来,为国家和河南省的地质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承担国家与省政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项目上千项, 工作区域涉及河南、西藏、新疆、内蒙、青海等省区,累计完成 1︰ 5 万区调、矿调面积 1.6 万平方千米, 1︰ 20 万-1︰ 5 万区域化探面积 2.7 万平方千米, 提交了一大批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并获得相应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奖励。 在河南境内发现各类矿产 40 余种,相继探明以栾川南泥湖和三道庄钼钨矿(称南泥湖钼矿田,提交钼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为代表的特大型矿床 5 个,以灵宝小秦岭金矿田、洛宁上宫等为代表的大型金矿床 12 个,其他类规模矿床(点) 240 余处,提交各类地质勘查成果报告 1000余份。小秦岭金矿田,查明金资源量 500 余吨,使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我院共承担实施了部、省级财政项目 73 项,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2 项、部管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 2 项、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6 项,省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3 项,省级科研项目 2 项,省两权价款及地勘基金区调项目 2 项,省级两权价款、地勘基金及其它资金地质勘查类项目 56 项。所承担项目质量合格率 100%;成果质量优良率 85%以上。在全省及全国地勘行业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职业信誉。
2009 年以来,新发现矿产地 19 处,其中特大型煤矿 1 处,大型煤矿 8 处,大型金矿 3处,中型煤矿 1 处,中型金矿产地 3 处,大型石膏矿产地 1 处,大型熔剂灰岩矿产地 1 处,大型水泥灰岩矿产地 1 处。探获资源储量金 125.30 吨、煤 33.66 亿吨、铝土矿 9391.65 万吨。以积累并占有的丰富地质成果资料为依托,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深化科研工作水平。近三年来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 项、河南省科技二等奖 1 项,项目成果经鉴定 2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7 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0 多项成果荣获厅局级奖励。专业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与环境地质、信息技术、岩矿测试与方法技术研究等方面。其中,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豫西南地区钼铅锌多金属矿评价” 荣获 2009 年度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找矿成果被评为 2001 年度“国家地质工作十大重要进展之一”; 承担完成的“河南省禹州市张得区煤普查”荣获省地矿局找矿成果特等奖、 2006 年度全国两大找矿成果之一,“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荣获 2012 年度 “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小秦岭金矿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围金矿普查报告》荣获 2013 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依托拥有的地质灾害环境治理“三甲资质”,社会地质服务取得重大突破,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与建设,为地方旅游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承担实施的灵宝市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郑-少-洛高速(洛阳段)沿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项目,为河南省地质环境的改善和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极实施“立足中原、 辐射西部、走出国门” 的“走出去” 发展战略, 组织实施了内蒙古 1: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青海 1: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西藏昌都丁青县 7 个金属矿产勘查、青海泽库县多金属矿预查、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藏大沟口金矿预查等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边远高寒地区工作阅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