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简称景电工程)是跨省区、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提溉工程。设计流量28.6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3立方米/秒,有泵站43座,装机容量25.97万千瓦;建成干、支、斗渠1391条242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7.67万亩,总投资8.56亿元,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一期工程:1969年10月开工建设,1971年10月上水。设计流量10.6 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2立方米/秒,年提水量1.48亿立方米; 有泵站13座,装机容量6.7万千瓦,总扬程472米;国家投资6608万元;设计灌溉面积30.42万亩。
二期工程:1984年7月开工建设,1987年10月上水。设计流量1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21立方米/秒,年提水量2.66亿立方米;有泵站30座,装机容量19.27万千瓦,总扬程713米;国家投资4.88亿元;设计灌溉面积52.05万亩。
民勤调水工程:1995年开工建设,2000年建成,2001年3月开始向民勤调水。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年调水量6100万立方米;概算投资3.0159亿元;恢复灌溉面积15.2万亩。
景电工程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成为灌区40万人民群众生存致富的依托,成为建设高扬程工程的典范,成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成为综合评价而冠名的“中华之最”。
经济效益。景电一、二期灌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截止2013年底,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108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108%;累计完成提水量106.8亿立方米;全灌区累计生产粮食77.51亿公斤,经济作物29.12亿公斤,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8.36亿元,是工程总投资的16.09倍。
社会效益。灌区安置甘、蒙两省区景泰、古浪、左旗等7县(旗)移民40万人,新建10个乡镇、178所学校和123所医院(所),交通便利,百业兴旺,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态效益。百万亩灌区与十余万亩三北防护林带连成一片,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成为省城兰州最大的生态屏障。据工程上水前后的气象资料对比,年平均降水量由185毫米增加到201.6毫米,相对湿度由46%增加到47%,平均风速由3.5米/秒降低到2.4米/秒,8级以上大风天数由29天减为16.7天,年蒸发量由3390毫米降低到2361毫米,灌区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已累计向民勤调水7.67亿立方米,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