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创新
1.仲明大学生助学金
1997年4月21日,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先生主动来到羊城晚报,提出每年捐资100万元创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这笔助学金将资助广州地区和广东省内山区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从1997年起每年捐资100万元,到2006年增至每年200万元,累计捐资超过2900万元,广东高校先后有9131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获得资助。
仲明助学金面向广东省19所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其中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嘉应学院、韶关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等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2.国华纪念中学
2002年,杨国强出资2.6亿元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这是一间全国纯慈善、全免费高中。学校在全国招收家庭贫困、成绩优秀、心智健康的学生。学校承担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
13年来,国华中学共接收了2356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并将他们都培养成高材生。立校后,学校一直保持极高的本科升学率,2013年到2015年,该校的重本率超95%,是广东省重点本科上线率很高的高中。 迄今,学校已投入资金3.8亿元,培养学生2588人。每年支出超过4000万。
3.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2007 年,在总参军务部支持下,杨国强出资 5500 万元创办了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并为安徽省“雨露计划”捐资 2500 万,系统培训贫困退伍军人,使之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费用均由杨国强和杨惠妍承担。
杨国强已经出资 1.2 亿,资助了14342 名退役军人接受职业培训,并走上工作岗位。
4.汶川桑坪中学异地复课
2008 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汶川殇,举国痛。汶川县绝大部分学校在地震中损毁,全县有14200名学生需异地安置复课。6 月1日,杨国强先生致函广东省委,希望接收 2000 名灾区学生实现异地复课。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与四川省民政厅、教育厅积极联系,经过一番协调,双方就复课方案达成了一致。
自7月1日起,桑坪中学1500多名师生分两批抵达广东碧桂园,分别在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和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复课。碧桂园集团全力承担复课期间师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费用,包括来往的路费和相关后勤服务费用。
汶川桑坪中学1500多名师生的大转移,是中国首例初中整体搬迁异地复课,也是灾后人数最多的一次异地复课。
5.送技术技能下乡
2012 年 6 月,杨国强在经过仔细的调研和筛选后,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开展“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 至 2015 年底,该项目总共投入 2500 万元,帮扶 8073 人 (11715 人次 ) 完成中期技能培训,其中 6179 人 (8536 人次 ) 取得叉车、电工、家政育婴师等 9 种执业资格证书,有4064 人通过推荐就业进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约 20%,月嫂廖休莲,月薪高达 1 万元,比一般大学生更高。这个项目证明,技术技能能让人脱贫致富、改变命运。
6.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2013年,杨国强、杨惠妍出资约4.5亿元 创办了全国全免费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占地300亩。2014年9月28日正式开学,已有1026名贫困学生就读。
所有入读学生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发放日常生活补贴,每年再投入1亿元强化运营。学院尝试校企结合办学模式,结合碧桂园的企业经验和学院的专业知识,培养真正实干、能干的技术人才。同时,学院将进一步拓展教育扶贫的平台,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延伸至给贫困家庭学生的家庭、兄弟姐妹进行技术培训,从而达到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的目的,让大爱精神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
2017年7月1日,首届290名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66%,平均月薪3873元,超过广东2016年本科毕业生3726元的月薪;逾六成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平均月薪4835元,其中11人月薪突破万元。
7.中大惠妍人才基金、国华杰出学者奖
2015 年,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捐资 1 亿,在中山大学设立了“中山大学惠妍人才基金”,用于聘请高层次人才来中山大学任教支出及团队建设项目,支持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优秀大学的目标,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计划。
此前的 2007 年,杨国强捐赠 9000 万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设立了“国华杰出学者奖”,2013 年又在兰州大学设立,每年奖励若干名有突出贡献的学者。
8、惠妍教育助学基金
2月14日上午,“惠妍教育助学基金”项目启动暨支持顺德(北滘)公益助学善款捐赠仪式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广教小学礼堂举行。碧桂园集团捐赠善款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以精准教育扶贫为主,资助当地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支持顺德区公益教育事业发展。
新农村建设扶贫
1.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
为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指示精神,碧桂园集团捐赠 2 亿元参与广东扶贫济困,在省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碧桂园集团先后考察了 8 个省级贫困村,最终选定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作为帮扶示范点。
扶贫”五子登科”法,碧桂园总投入 5900 万元:
至 2015 年底,项目累计垫资超 1000 万元 ( 实际垫资 600 万元,反复周转 ),总共发展167 户农户种植苗木 400 余亩,产值 1700 余万元,村民获利 800 余万元,户均增收约 4.8 万元,收入超过 10 万的有 16 户。2015 年收入超过 10 万元的有 3 户,初步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局面。
2.花都梯面绿色产业扶贫
碧桂园积极响应广州市委农村扶贫工作意见,对口帮扶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参与梯面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和公共基础设施,制定符合梯面实际的扶贫方案,实现造血扶贫,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就业。
完成八大项目:安置区建设、一河两岸工程、敬老院改造、幼儿园改造、卫生院改扩建、梯面中学宿舍楼工程和旅游风情街工程、菜市场改造工程。
3.怀集绿色产业扶贫
怀集县下帅乡是全省 7 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下辖 5 个行政村均为省级贫困村,2011 年总人口 10869 人,共有省级贫困户 322 户,1355 人,贫困人口约占全乡总人口的 12.47%。
2012 年,由碧桂园出资 15 万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广东南方阅读研究院负责建设,在下帅乡民族学校使用现有教室改造成“碧桂园悦读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4.生水塘新村扶贫
碧桂园捐资 650 万元,在广东清远市佛冈县生水塘村为 52 户村民建成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碧桂园生水塘新村。新村成立村民理事会,让村民充分参与新村的建设和管理,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
5.潭洞新联新村扶贫
碧桂园潭洞新联新村项目落地广东省省级贫困村水头镇潭洞村,是由碧桂园集团捐资 500 万就地拆迁改造的扶贫新村项目,惠及 75 户村民。新村环境优美,当地政府及旅游部门正积极筹备,探索打造水头镇美丽乡村旅游项目。
6.鹤咀岭新村扶贫
鹤咀岭村新村的建设是龙颈镇与碧桂园集团合作运作的一个社会扶贫项目,建设新房27户,配套基础设施。
其他慈善项目
马边甘洛对口扶贫
2007 年 3 月,碧桂园参加帮扶四川马边、甘洛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项目,2007 年至 2011 年,碧桂园捐资总额 2.1 亿元,其中,3000 万元在两县各兴建一所职业高中;帮助两县修建通村公路 300 公里;兴建 5 所乡镇卫生院;出资 8400万元,帮助生活在海拔 2500 以上及不宜人居住地区的 6000 户贫困人口搬迁,并助其修建通水、通电、通路的新住房,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帮助马边建成 10 所小学食堂、1 所小学教学楼;帮助甘洛建成了 4 学校教学楼,8 所学校饮水工程,及 1 所学校食堂;帮助马边发展有机养鸡产业,帮助甘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
“1 1伴你同行”精准扶贫项目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继传递的号召,切实提升扶贫实效,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国强公益基金会”)设立“1 1伴你同行”——1对1帮扶贫困群众公益慈善项目 ,希望由国强基金会牵头,并整合各方资源,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提供一个奉献爱心、参与公益的有效平台。
本活动的帮扶对象均由国强公益基金会一手调研和评估,确保贫困户的情况真实有效。每位爱心人士可选择一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也可以联合更多爱心人士共同结对帮扶;同时,国强公益基金会将全力协助执行具体的帮扶工作,并在国强公益基金会官网及微信订阅号公开公示进展情况和帮扶成效。
设立项目,不仅希望改善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条件,同时也希望捐赠者能够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包括但不限于一次探望、一次共进午餐、或者一个简单的拥抱……
英德78个贫困村帮扶项目
2017年10月27日,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政府与碧桂园集团签署协议,根据协议,碧桂园将捐资约5亿元在粤北贫困村集中区域英德进行整县帮扶,实现“一年脱贫三年振兴”:2018年,全市4万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奔小康,7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所有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由后进村变成排头兵。
英德地处粤北山区,隶属于国家扶贫改革和农村改革双试验区清远市,近年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但由于底子薄,贫困村数量依然在全省县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二。截至9月,英德有78个省定贫困村,17611个农村贫困家庭共44791人。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及副主席杨惠妍女士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于2013年10月14日 。以兴学助教,扶贫济困,授人以渔,奉献爱心,回报和造福社会,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为宗旨,致力于资助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短期技能培训等教育事业,扩大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提高其人文与科学素质;资助贫困地区、贫困村改善民生、发展生产;资助博物馆、展览馆等精神文明传承项目;资助紧急灾害救助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等领域。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注册原始基金为人民币1000万元 ,来源于清远假日半岛碧桂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捐赠。
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是一个偏执行性基金会,主要工作是执行捐赠者碧桂园要求的慈善项目,基金会工作人员大部分编制在企业,专职从事基金会慈善项目。历年来,涌现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碧桂园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项目、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等优秀慈善项目。基金会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灵活高效的特点,为中国梦凝聚创新力量,为中国公益事业尽一份绵力。
中文名: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
组织性质:非公募基金会
成立日期:2013年10月14日
登记部门:广东省民政厅
2018年4月25日,第十五届(2018)中国慈善榜在北京发布,碧桂园集团荣获年度慈善企业称号。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2020年1月24日,碧桂园集团决定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首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基金。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笔捐赠将主要用于支援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包括采购手术衣、护目镜、口罩等急需医疗物资。同时捐赠的还有首批6万只专业医用防护口罩。
2020年1月27日,国强公益基金会以“国强关爱防控新型肺炎医护人员专项资金”分别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2000万元,向广东省卫健委捐赠1000万,用于关爱奋战在防控新型肺炎一线的医护人员。
2020年2月1日,碧桂园集团第一批抗疫物资抵达湖北。60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分别由武昌防控指挥部、孝感防疫指挥部及随州团市委接收,将捐至当地多家医院及社区。
2020年2月2日,集团捐赠的50吨医用消毒液已由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签收。集团捐赠的50万双一次性医用手套加紧分发至湖北咸宁、孝感、赤壁等地。截至2月3日,碧桂园集团已在国内外采购医用口罩、医用手套、医用消毒液、含氯消毒片、护目镜等多项物资,涉及金额1200多万元,国内外采购仍在继续,已采购的防疫物资将续运抵抗击疫情第一线。
2020年2月9日,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安和泰医院首批3名医护人员,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碧桂园·安和泰湖北蕲春县医疗支援组,奔赴湖北。
2020年2月13日,碧桂园集团在此前捐赠1亿元设立首期新冠肺炎疫情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追加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二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基金。至此,碧桂园捐赠设立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基金规模累计已达2亿元。
2020年2月14日,碧桂园集团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的首批全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顺利运抵武汉,将为一线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24小时煲仔饭配餐服务。并于2020年2月16日,正式在武汉投入使用。
2020年2月17日,一台由碧桂园定向捐赠的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在武汉市雷神山医院院方签收,已开始调试投入使用。
2020年2月21日,碧桂园在全国8省16县采购的首批扶贫农产品。合计240吨农产品分别从广东、河北、河南、江西、内蒙古等地一同出发,千里驰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