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渝北建区十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提速升位、社会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并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据统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不含北部新区),同口径增长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71.3%。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认真清理在建、拟建及储备项目,压缩、调整不符合宏观调控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项目21个,加快了符合中央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项目的推进速度。在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的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了建设对资金的基本需求。加大了产业投入力度,工业投资达到28.8亿元,比上年增长95.9%,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拍挂”。千方百计争取增量、盘活存量,调整了部分土地使用性质,基本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20个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大了对农业、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的投入,24个镇街支出达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加大能源、运输的统筹协调力度,电、煤、气、油供应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二)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精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出扩大大春种植面积、复耕撂荒地、发展晚秋生产三大举措,实施了再生稻种植补助、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激励政策。扶农促农政策到位,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3168元,新增391元,增长14.1%。粮食产量基本保持稳定,达到25.8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三色”农业、三大经济带、草食牲畜和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新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5万亩,新发展龙头企业8家,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8个。编制了渝邻高速路生态农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沙坪都市生态园初具规模。认真落实经济强镇工作措施,加大了6个区域中心镇投入力度,争取到9个市级百镇工程项目,“统景保健温泉水开发利用”等4个项目正式启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4.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渝北职教中心等9所学校被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学校,培训农村劳动力813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1320人,实现劳务收入4.8亿元。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投入1.2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按照“1563”发展思路,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力量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长安工业园年产12万辆汽车生产线竣工投产,CM8新型商务车下线面市,完成产值2.4亿元。贝诺制药、光大集团等45家工业企业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1.6亿元、增长99.5%,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15.3%,实现利润12亿元,是上年的4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1.3%,提高70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度提高,17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7.2亿元,增长178.7%,我区再次荣获全市工业十强区县称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7家民营企业入围全市五十强,我区进入全市民营经济十强区县行列。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深度开发龙溪、两路两大商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31.4%。盛泰、互邦汽车销售4S店建成营业,专卖、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正在形成。易初莲花、重庆百货等知名商贸企业落户渝北,万隆市场发展成为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庆最大小食品批发专业市场。引进了阿兴记、金水香榭、大浪淘沙等大型餐饮娱乐企业,加州美食街成为全市首批四大美食街之一。建筑业、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建成商品房356万平方米,销售25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5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加州城市花园、青麓雅园等一批精品楼盘受到消费者青睐。航空运输业实现新的突破。加大了旅游促销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龙兴古镇对外开放,中国·统景·泉世界和武陵仙境大酒店项目正式启动,统景风景区争创全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玉峰山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区旅游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20.7%。
(五)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新开工和在建项目达到289个。渝邻高速公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等市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渝北一小时交通”工程确定的“九路一桥四道口”建设任务,“渝北一小时交通”工程以外的12个项目已有8个完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项目进展顺利,启动35个,已有15个竣工。新溉路渝北段等6条城市主干道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双龙大道、义学路、老汉渝路双凤桥至北岸机械厂路段柔性路面改造。安家田片区旧城改造工程完成一期拆迁安置。城南污水处理厂实现扩容提质,城北、肖家河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观山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治理达标,双龙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通过验收。完成了渝航路、双凤路路灯和加州片区灯饰改造。新建了一批通讯基站,通讯覆盖率不断提高。园区基础建设快速推进,观音岩隧道开工建设,空港大道等4条主干道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园区道路50公里,铺设管网150公里,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华蓥山庙子梁滑坡治理、古路场镇迁建和高嘴、华蓥山场镇供水工程正式启动。
(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完成了六一童鞋厂兼并和新兴汽车配件厂、铸锻厂解体工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零亏损,核销企业债务2500万元,10个集体企业丢掉了历史包袱。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渝港资产经营公司的平台作用开始显现,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正式启动,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兑现了离休干部住房补贴。规范区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成了政府采购采管分离体制改革。试行了财政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业主代理制。城区清扫保洁试行了市场化运作。对内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成功举办了香港、北京、上海项目推介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各类项目319个,协议资金88亿元。香港查氏集团、四川航空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渝北。进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增长40%,外贸依存度达到34.6%。合同利用外资9700万美元,实际到位4160万美元。与上海宝山区缔结为友好区,拓展了与发达地区协作的空间。主动承接北部新区的辐射带动,支持北部新区快速发展,北部新区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七)深化各种创建活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高考上线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上线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区职教中心成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改造中小学D类危房2.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7万平方米,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双送”文化活动有新进展,整治网吧、扫黄打非成效明显。新增2个镇实现了“一镇一网”目标,增加有线电视用户8150户。建成了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5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全区党政办公网络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党政办公信息网上传输。实施了3个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在全市前列。区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开工建设,新建了30个甲级村卫生站。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功处置了突发霍乱疫情。加大了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推进。承担的市级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项目结题,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98‰。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参加全国第五届农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破土动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了人才市场建设,狠抓了公务员培训,在事业单位推行了“凡进必考”制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中央新闻媒体对我区进行集中宣传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八)高度关注民生民利,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坚持把解决民生维护民利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要责,完成了六大民心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43元,增长13.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5亿元,比年初增长19.3%。新增就业岗位6325个,指导帮助4388名下岗失业人员、2828名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人才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3.2%。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清偿兑付民工工资2432万元。提高了城镇低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完成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调整任务,启动了工伤保险,城镇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免征农村残疾人农业税等政策,在10个镇街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15个特困村扶贫工程通过市级验收,积极开展灾民转移安置和救济工作,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和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完成了8个社区“星光计划”建设项目,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4个,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社区建设网站,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取得新成绩。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实施“净空工程”,实行易撒漏物质密闭运输,规范城区道路开挖,集中整治油烟、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6.9%,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及以上天数达到85.8%,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区。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主法制进程加快。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充分听取区政协、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社情民意,高度重视新闻媒体批评意见。坚持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区政协通报工作,坚持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出台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定》。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制定了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强化了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开展部门服务社会评议和行风评议活动,继续推行经济“110”投诉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了重点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加大了国有投资重点项目审计力度,审减金额9000余万元、审减率为24%。在农村推行了“八步工作法”,试行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创建市级村民自治模范区通过验收,依法完成了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大了信访和调解工作力度,依法处置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深入创建“平安渝北”、“法治渝北”,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了“两降三无四增强”目标,全区社会安定、政治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推行安全事故责任倒查制,深化道路交通等十大专项整治,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加大对公务员职务犯罪和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
劳动、人事、物价、统计、质监、外事、老龄、档案、修志、信访、兵役、国防教育、双拥、保密、移民、气象、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过去工作所奠定的良好基础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所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全区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解放军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离退休老同志,向在区的中央、市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渝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渝北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建设欠帐较多,农民继续增收难度大,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仍很突出;工业企业规模小,大集团大企业不多,能源、运输紧张,部分企业应收款和产成品增多,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主动承接北部新区的辐射带动措施不够;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地位还不相称,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种矛盾仍很突出,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部分公务员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把新一年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2005年目标任务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科学谋划“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我们既面临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和贸易持续增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加紧向西部地区寻求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全国和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中央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凸现,市里支持“三农”、社会事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力度加大;北部新区开放开发全面推进,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通航;近些年我区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成绩,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和衷共济谋发展的社会氛围业已形成,这些都为我们打破瓶颈制约、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正处于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的转折时期,关税将降到入世承诺水平,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全国范围内能源紧张,市场竞争和地区竞争更加激烈,加之区内南北差异明显、并呈进一步拉大趋势,这些都将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形势和变化,争取和利用好相关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因此,2005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南部地区上档提速、北部地区改变面貌;必须始终坚持“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围绕空港强区建设目标,实施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负责任的政府,让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竞相迸发,不断开创渝北发展的新局面。
建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以上;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及以上天数占8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要素制约问题。认真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证公益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严格土地管理,强化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严格土地执法,继续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批地和非法占地行为。加快培育多元化投资体系,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实施BT、BOT等建设模式,着力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效益型稳定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推行政府投资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问责制,严厉审计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来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和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加大区内信贷投入。多管齐下缓解能源、运输紧张状况,建成空港工业园区变电站。搞好电、煤、气、油等能源调度,优先保证居民生活、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用电。调整优化运力结构,解决交通运力与运量的矛盾。
着力解决规划先行问题。注重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杜绝规划实施的随意性。深入调研,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增强经济调控的预见性。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十一五”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渝北未来发展绘制新的蓝图。抓住重庆城市总规修编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渝北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完成两路城区分区规划报批,启动城区交通综合规划。完成现代农业园区总规调整,加快各园区控规编制。完成全区建制镇总规修编,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努力提高建设水平。认真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全市产业布局和地区长远发展,渐次推进全区尤其是两路、龙溪的产业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开放开发口岸、立体交通网络和发展腹地纵深的整体优势,在重庆新一轮城市拓展中抢占先机,在全市新一轮产业扩张中赢得更大份额,彰显渝北作为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和主城核心区近期拓展区的独特魅力。
着力解决项目优化问题。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做到“三增一控一调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主导产业投资,增加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项目投资;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按供求关系引导调节房地产投资。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继续保持投资增长的强劲势头,突出抓好30个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和30个包装策划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确保项目准备达到审批、核准和开工需要的深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入围国家和全市大盘子。加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积极支持重庆二环路、中环快速干道渝北段工程建设,支持配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站楼国际厅改造。全面推进市区两级“峰会”项目,建成龙溪华渝北路等道路,竣工老汉渝路北岸机械厂至金开大道路段改造,抓好“峰会”线路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机场迎宾林荫大道景观改造,完成双龙东路建设和南区路口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家田、义学路西侧等片区旧城改造。
(二)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推进临空经济快速发展。把发展临空经济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深入研究临空经济发展战略,举办临空经济论坛。积极争取市里的支持,出台临空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抓紧完善机场净空保护规划,编制雷达站电磁保护规划,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编制“重庆航空城”规划,着力发展航空运输、临空工业、临空物流、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涉外住宅等产业。整合机场及周边地区资源,全面启动与机场方面的战略性合作,推进“空港国际化、渝北空港化、港区一体化”。
推进工业经济增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增加值增长20%以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努力建设重庆现代制造业基地。遵循“1563”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支柱产业发展。突出长安工业园的龙头作用,推进长安集团新车型下线,建成长安汽车研发中心。推进银翔·晓星工业园建设,开发生产多品种、大排量摩托车。积极支持北部新区十里汽车城建设,促进重庆安凯、宇通客车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汽车摩托车试(赛)车场,整体提升汽摩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以“渝派”品牌服装、香港查氏制衣为支撑,加快建设服装工业城、轻纺工业城。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加快建设模具工业园、食品工业城。加快医药化工业发展,支持麦克集团与上药集团重组。抓好以输变电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建成新泰山电线电缆、电池总厂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引导企业节能降耗,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牢固树立安商稳商意识,切实优化进驻项目后续服务。突出抓好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加快观音岩隧道、空港大道和服装工业城、食品工业城主干道建设,启动建设溜马山消防站,实施石盘河、肖家河整治工程。
推进第三产业整体繁荣。建设重庆北部物资集散中心迈出实质性步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出台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大型商贸企业汇集渝北。开工建设三亚湾水产市场、重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扩大龙溪汽车销售市场规模,建设一批大型餐饮娱乐项目。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坚持一手抓存量利用、一手抓新区开发,推进房地产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市地产集团的合作,启动悦来片区开发,规划建设多宝湖、鹿山生态住宅小区,继续推出一批精品楼盘。认真搞好住房补贴和“两证合一”工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着力培育核心景区和旅游亮点。做好统景申报国家级AAAA景区工作,确保入围全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深度开发张关景区、龙兴古镇、玉峰山森林公园、御临排花洞景区,认真策划都市旅游和渝邻高速路经济带生态旅游。结合建区十周年庆典活动,办好渝北都市生态旅游节。
(三)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增加值增长1%。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落实扶农促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予的实惠不能减。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打造“三大经济带”,重点推进渝邻高速路生态农业经济带建设,力争早出形象、早见效益。加快推进沙坪都市生态园建设,实施龙兴高标准柑桔示范园项目,着力提升小家禽、草食牲畜、蔬菜、水果、奶牛五大产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孵化器作用,推进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和农业科技应用,培育发展安全优质名牌农产品。建成华牧种业项目,启动建设亚克林业、天友乳业项目,发展壮大毛哥、展望等龙头企业。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长治”工程,动工建设观音洞水库,抓好卫星、四五、两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减灾防灾能力。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进一步帮扶北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从体制、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抓紧推进交通续建项目,开工建设草坪至统景道路,规划建设张关至白岩、麻柳沱至大盛道路,实施20公里区镇道路安保工程。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和管护,加大超载超限车辆整治力度,推进建制镇之间主要道路黑油化,努力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行能力。兴建大湾、明月、古路、兴隆、玉峰山场镇水厂,新增1.7万人的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加快洛碛场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古路场镇迁建进程,完成华蓥山庙子梁滑坡治理。继续实施经济强镇工程,启动商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区域中心镇主导产业,增强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坚持库区移民迁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实现移民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全年培训农民工66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产业来培育。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加快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促进农民普工技工化。建立健全中介组织,畅通劳务输出渠道,稳定和拓展劳务输出基地。依法规范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外出务工成功典型,鼓励更多农民外出创业。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结清。各位代表!在去年减免了残疾人农业税的基础上,全区人民高度关注的农业税将从今年起实行全免,57万渝北农民群众祖祖辈辈年复一年向国家交纳农业税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
(四)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巩固提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成果,全力抓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加速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步伐,全年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0项以上。继续抓好2 10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好10个以上重点科技项目。加快建设渝北科技创业中心,集中策划和储备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着手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信息网和基础数据库,推进科技普及和技术服务。
努力提高教育总体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优化基础教育体系,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基本完成中小学现有危房改造。科学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高度重视开发园区学校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渝北中学扩建、南华中学避险迁建进程。加强职业教育,探索校企联办、订单培训新路子。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驻区高校加快发展,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认真实施教育城域网工程,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
努力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整合文化、广电资源,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大文化格局。做好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武术之乡复查迎检,推进文化精品、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共享三大工程建设。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深度发掘巴渝特色文化。继续实施“一镇一网”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特色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文化体育“双送”品牌。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启动建设区体育馆、区广电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推进青少年校外教育。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双拥模范城。继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德”教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
努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做好非典、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启动区级卫生资源整合项目,全面完成区疾控中心国债项目,积极支持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程”,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实现新一轮农村“初保”达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卫生改革。严格医疗市场管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加快推进少生快富工程,深入实施“关爱女孩”行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努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制订“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形成合理的急用、实用、能用、备用人才梯次。探索建立人才评价、投入和安全保障三大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市场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信息系统。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协作。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托,推动人才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建设实用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抓好镇街集体企业改制,推动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退出市场。加快粮食附营企业改革,筹建国有粮食总公司,建立粮油供应预警平衡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市内外建设性投资公司的合作,加快建立园区信用担保公司,积极盘活区属国有资产,充分发挥渝港资产经营公司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执行机制。推进新一轮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北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业税全免后各镇财力不受影响。逐步建立政府债务预警和偿债机制,研究制定区镇(街)两级债务清偿的办法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两社两化”,推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探索农民信用等级贷款方式。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好融资、技术、创业、培训、质量等服务平台,努力构建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与工业主导产业对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协作,积极争取在国家开发银行“百亿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计划”、市农村信用社“32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计划和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中赢得更多支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联合,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认真研究出口退税体制改革,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相关问题,支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展生产型外贸企业。依托北部新区和三大园区,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出口导向型产业和比较优势产品。密切关注国内外资本流向,借助国内外各种招商平台,强化项目推介和跟踪服务,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瞄准日韩、港澳台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瞄准市内“退二进三”的骨干企业,引导更多大项目、大企业向渝北集聚。切实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临空经济区的联系,推进地区经贸合作。
(六)切实关注民生民利,全力构建和谐渝北
全力营造创业致富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发展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行和落实“四条禁令”、“六项制度”。实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中期目标,优化男女平等就业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继续落实好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3000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低保对象、失地农民和残疾人就业。继续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全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五有工程”,加快推进“五保合一”。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健全扶贫开发机制,抓好农村“三基”建设。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推行城市低保动态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进一步做好社会捐助工作,搞好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老人”救助。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新建一批镇街敬老院。全面推进老龄事业,为老年同志健康幸福创设良好环境。完善法律援助体系,高度关注和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全力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建立科学管理城市的长效机制,防止出现社会事业和城市管理空档。规范和控制城区道路开挖,建立城市地下空间有效利用的新机制。加大社区基础建设投入,规范物业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城区道路及交通管理,提升城区广告档次和水平。继续实施两路、龙溪城区灯饰工程,消除城区无灯区。深入创建全国园林城区,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成果,认真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生态文明行动”。严格控制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全面实现易撒漏物质密闭运输。巩固基本无煤区建设成果,强化工业污染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推进御临河流域综合整治,启动实施统景、洛碛、石船、茨竹等镇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实现城北污水处理厂大循环,完成垃圾运输系统改造和中转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城市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大龙山、溜马山等公园,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
全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围绕建设“平安渝北”、“法治渝北”目标,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全区统一的应急处置系统,实施全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分预案,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煤矿、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非煤矿山、中小学校、食品药品、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及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实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和引咎辞职制度、行政首长问责制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2%以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的整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把群众满意、群众气顺、群众得利,作为我们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好一批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健全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和督办制。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依法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征地农民长远利益,依法实施土地征收征用和补偿安置,探索建立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机制。依法维护旧城改造拆迁居民利益,加强拆迁规划、计划管理,妥善处置拆迁历史遗留问题。依法维护改制、破产、兼并企业职工利益,解决好职工安置、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难点问题。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科学理政,建设为民服务的政府。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高度重视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短期工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认真论证,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公众意见。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不按规定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要追究决策人的责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推进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政府不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农村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依法行政,建设对民负责的政府。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法规明确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继续推进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不断完善集中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赔偿制度,做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欺压百姓的,严惩不贷。
(三)民主施政,建设令民满意的政府。完善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议征集和群众接待日等制度,健全决策反馈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有效性。自觉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深入推进政务、村(居)务、厂务、校务公开,建成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及时把政府决策、政务信息、办事程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全面启动社会评价政府工作,把政府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
(四)从严治政,建设让民信赖的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公务员管理,提高公务员素质。在政府机关扎扎实实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转变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力戒空谈,多干实事,提高工作标准,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特别是中纪委“五个不许”的规定。深入实施“阳光工程”,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反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