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电陶瓷材料
1.1 概述
1.2 电子导电陶瓷的导电机理
1.2.1 电子电导
1.2.2 电子迁移率
1.2.3 载流子浓度
1.2.4 电子电导率
1.2.5 影响电子电导率的因素
1.2.6 晶格缺陷与电子电导
1.3 几种典型的导电陶瓷
1.3.1 石墨
1.3.2 SiC
1.3.3 MOSiz
1.3.4 氮化钛陶瓷
1.3.5 硼化物电子陶瓷
1.3.6 半导体陶瓷材料
1.4 电子导电陶瓷的应用
1.4.1 高温发热体
1.4.2 冶金工业电极材料
1.4.3 半导体陶瓷材料
参考文献
2 快离子导电材料——固体电解质
2.1 离子晶体
2.1.1 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2.1.2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与摩尔化学式量
2.L 3 离子半径
2.1.4 离子半径比效应
2.1.5 离子半径的变化
2.1.6 离子晶体的点阵能
2.2 晶体中的缺陷
2.2.1 缺陷类型
2.2.2 点缺陷数目的统计计算
2.2.3 点缺陷的表示方法
2.2.4 离子晶体中点缺陷的电荷平衡
2.2.5 离子晶体中的缺陷及其生成反应方程式
2.2.6 晶体中的扩散与电导
2.3 离子晶体电导与环境的关系
2.3.1 肖特基缺陷浓度与气相分压力的关系
2.3.2 电导随环境气体分压的变化
2.3.3 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计算
2.4 掺杂晶体化合物中的缺陷和电导
2.4.1 以PbS中加入Bi为例
2.4.2 以Z,O。中掺人CaO为例
2.5 固体电解质的传导机理和特性
2.5.1 固体电解质的结构特征与迁移性质
2.5.2 固体电解质中的电子导电——固体电解质的混合导电
特性
2.5.3 固体电解质电子导电特性的实验测定
2.5.4 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的分别测定
2.5.5 影响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因素
2.6 固体电解质电化学
2.6.1 固体电解质的电极过程
2.6.2 固体电解质的稳定性
2.7 陶瓷固体电解质的分类
2.7.1 氧离子导体——萤石型氧化锆固体电解质
2.7.2 钠离子导体——卜A1:O:固体电解质
2.7.3 银离子导体——AgI类型的固体电解质
2.7.4 其他离子导体
2.8 固体电解质的应用
2.8. 1 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8.2 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2.8.3 化学电源中的应用
2.8.4 在物质提取中的应用
2.8.5 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3 混合导体
3.1 概述
3.1.1 混合导体的特点
3.1.2 固态化合物中的导电现象
3.1.3 绝缘体、电子导体或离子导体与MIEC的关系
3.1.4 如何确定电子和离子分电导
3.2 嵌入型混合导体的电极反应
3.2.1 嵌入型材料电极过程
3.2.2 嵌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3 嵌入型导电陶瓷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3.3.1 材料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2 体相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
3.4.1 阳极材料
3.4.2 阴极材料
参考文献
4 高温超导陶瓷
4.1 发展历史
4.2 基本现象
4.2.1 零电阻现象——完全导电性
4.2.2 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
4.2.3 约瑟夫效应——量子隧道效应
4.3 测量和制备
4.3.1 超导临界温度丁‘的测量方法
4. 3.2 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
4.4 综合应用
4.4.1 超导强电应用
4.4.2 超导限流器
4.4.3超导储能装置
4.4.4 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
4.4.5 超导计算机
4.4.6 超导体微波器件
4.4. 7 超导磁悬浮列车
4.4.8 核研究中的应用
4.4.9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4.4.10 在军事上的综合应用
4.5 物理和化学性能
4.5.1 铜氧化合物的结构特性
4.5.2 新型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结构特性
4.5.3 C。。掺杂超导体的结构特性
4.5.4 MgB。体系的结构特性
4.5.5 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相图特性
4.5.6 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相干长度和穿透深度
4.5.7 高温超导体的能隙特点
4.5.8 正常态性质反常
4.6 超导理论
4.6.1 传统超导体的超导理论——BCS理论
4.6.2 氧化物高温体超导理论
4.6.3 了解高温超导机理的有效方法——电子结构研究
4.6.4 铜氧化物的强关联理论
4.6.5 对各种超导理论的总结
参考文献
5 导电高分子材料
5.1 概述
5.2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5.2.1 炭黑填充型
5.2.2 金属填充型
5.2.3 共混复合型
5.2.4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5.3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5.3.1 共轭高分子
5.3.2 高分子电荷转移配合物
5.3.3 金屑有机高分子
5.3.4 光电导高分子材料
5.3.5 高分子压电材料和热电材料
5.3.6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