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高邮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22/07/16198 作者:佚名
导读:——2014年1月8日在高邮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方桂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中共高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

——2014年1月8日在高邮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方桂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中共高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多项指标位居扬州前列。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57.89亿元、增长1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17.1%、增幅列扬州第二,税收增长20%、增幅列扬州第一,税收占比提高至82.1%;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30元,分别增长9.4%、11%。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年新开工10亿元项目9个、亿元项目56个,竣工10亿元项目6个、亿元项目40个。大体量项目、产业高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持续突破。海德森、艾诺斯储能电池、易事特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等项目相继落户电池工业园,振发光伏电站项目延伸了光伏产业链,智慧大厦项目推进了软件产业园建设。迅达机械、爱力生蓄电池、振兴铝业、光明特种电缆等10亿元项目一期工程竣工。秦邮特钢全年实现开票销售近50亿元。着力化解重大项目建设土地瓶颈,供地3762亩,其中工业用地2712亩;获批土地点供项目4个、918亩,独立选址项目6个、630亩,盘活处置闲置土地23宗、1052亩;全年争取土地指标3218亩,列扬州第一。首获省土地融资规模控制卡,顺利通过国家土地例行督察。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强化为企服务,释放企业产能,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04.4亿元、增长26.5%,增幅列扬州第二;工业用电量19.9亿千瓦时、增长65.5%,完成购进设备抵扣税2.4亿元、增长59%,增幅均列扬州第一。实施技改项目328个,当年投入98亿元、增长32%。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照明灯具四大基本产业开票销售185亿元,增长30%。全市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50家,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总数达7家。波司登公司纳税2.7亿元,华翔公司半年纳税超5000万元。完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650亿元、增长30%,新晋一级总包资质企业3家,新辟外埠市场14个,瑞沃公司继弘盛、兴厦之后跻身江苏省建筑业百强。

服务业加速壮大。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13.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9%。新增限上企业48家,获批扬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天赐联华物流配送中心、尚程国际家居广场、港口码头物流园一期、郭集灯具城一期建成投运,波司登世贸广场部分封顶,五里坝国储库建成数字化粮库。加快清水潭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动神居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和江苏省油菜花胜境称号,菱塘回族乡被评为省特色旅游名镇。邮驿旅行社在苏中苏北各县市中率先创成四星级。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招商银行正式营业,村镇银行获准设立,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分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合作。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加53.9亿元、36.7亿元。销售房屋面积89.3万平方米、增长69.3%。

农业经济提质扩量。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水稻超高产攻关突破每亩880公斤。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4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特水养殖量效齐增,畜禽规模化、小区化养殖比重持续提高,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农村“三大合作”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建市级以上“五好”示范合作社20家。新注册家庭农场52家,八桥钻友家庭农场注册成为扬州市首个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组建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16家,居扬州市首位。新增农产品“三品”品牌79个、总数达275个。高效农业保险保费3120万元、占农业保险保费45%,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1万台(套),均列扬州市第一。

二、坚定不移促转型,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创成省创新型试点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7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1%。签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93个,与重庆大学达成校地产学研全面合作。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3家。人才引进层次提高,获省市人才资助项目40个,219名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继续实施工业“四大战略”,曙光电缆上市辅导公示结束,华富储能完成股改;获批专利授权1873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组织制定行业标准4个;新创省著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6个,科凌医疗器械创成中国驰名商标。建成省道路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成省优质道路照明灯具产品生产示范区。宏远公司获我市首个扬州市长质量奖先进单位。争取国家创新基金6项,获批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认定2个。菱塘回族乡创成省创新型试点乡镇,车逻镇创成省五金机械制造名镇。

开发开放不断深入。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双黄鸭蛋节和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成立6个产业投促分局,积极开展央企招商、专业招商。招引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民资项目34个,其中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投资项目2个、10亿元项目8个。全年外资实际到账8000万美元;新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账87亿元。实现自营出口3.55亿美元,增长18%,增幅列扬州第一。获批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向上争取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面享受省政府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扶持政策,争取资金超20亿元。

园区发展整合提升。出台促进乡镇工业集中区整合提升特色发展的意见。各类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314家,占全市的66%;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86.3亿元,占全市的70.8%。开发区加快推进南北园区共建步伐,与哈工大、南工大开展深度合作,建成10万平方米科技创业中心二期工程,工业开票销售突破百亿、实现倍增。城南新区紧扣产城融合发展,实施软件产业园、汽车城、建筑业总部集聚区和产学研基地建设,都市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光电园区实行“区镇合一”,整合资源、集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各项改革有力推进。顺利完成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改革财政分成体制,财力进一步下倾。强化乡镇园区债务管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投、水投、交投3个融资平台实体化运作。探索实施政府投资工程委托代建模式。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相关管理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产权实行集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组建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景区建管体制进一步理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八个一”工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推进年”工作。在扬州率先推进国有粮食流通业目标管理、统一经营。

三、一着不让抓建设,人居环境更趋美好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S237二、三期工程建成通车,四期工程路基贯通。北澄子河新王、南圩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完成车八线县道大修12公里,疏浚通扬线航道2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累计改造危桥672座、投入资金1.25亿元。制定城乡公交发展规划,开通马横线、周八线城乡客运班车,新增镇村公交专线6条。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完成投资4.5亿元。完成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京杭运河高邮段血防工程。横泾河整治工程顺利推进。110千伏回乡变建成投运,110千伏文游变加快推进,新建10千伏线路397公里,电气化乡镇实现全覆盖。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施城建“双十”重点工程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48%。东部新城加快崛起,残疾人康复中心等6个重点建筑相继封顶,实验小学东校区、人民医院东区分院、珠光路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投入1.7亿元,完成北关河风光带二期工程;投入6000万元,高规格完成S237城区段绿化工程。古城保护全面启动,投入2.2亿元,实施穿心河(市河)整治一期工程;投入9000万元,开展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完成盂城驿景区一期扩容。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建成社会福利中心、城东农贸市场和珠光路、蝶园路停车场,碧水新城一期424套保障性住房主体竣工,奎楼新村、奎楼二村、蝶园新村老小区改造、文游北路立面整治及39条后街后巷整治工程顺利实施。推进“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疏浚整治城区河道10条、新建闸站1座。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三拆三整治”行动,拆除违法建设3.14万平方米,琵琶西路虾仁加工点、水榭华庭水产品批发点、城区农贸市场脏乱差等一批顽症得到有效治理。

镇村建设扎实推进。完善镇村布局规划,菱塘、三垛、临泽3个重点中心镇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4.04亿元,集镇品质进一步提升。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通过省全域验收,新创三星级“康居乡村”6个,车逻特平村、菱塘清真村创建特色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投入3600万元,启动通乡公路照明亮化工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4个。改造农村危房600户。农村“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成果不断巩固,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7万座,新建沼气用户1850户。菱塘回族乡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菱塘村被命名为江苏最美乡村。三垛镇创成江苏省卫生镇。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年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更显秀美。创成国家生态市。《高邮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省环保厅评审。全年关闭“三高一低”企业23家,淘汰蓄电池企业落后产能61万千伏安时,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29项、减排工程8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新建城区污水管网7.8公里,建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及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疏浚县乡河道476条,完成北澄子河三垛至城区段综合环境整治,三垛西大桥断面稳定达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新增造林面积1.9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2万亩。新增城区绿地52公顷。继续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建成PM2.5大气自动监测站。

52公顷。继续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建成PM2.5大气自动监测站。

四、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6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2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高至每月80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分别达80%、70%,在扬州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赡养标准新一轮提标。开展救助帮扶活动,发放慈善救助金648万元。低收入农户脱贫率40%,高分通过省扶贫办考评。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个、城区社区托老所5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4个。五保集中供养率85.3%。全力做好“7·7”风雹救灾重建工作。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新建经济适用房258套、公租房728套(间),完成直管公房解危三年计划,共解危2269户。住房公积金扩面5514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3亿元。建成平价蔬菜商店11家,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督导评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成武安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甘垛镇初中,完成35所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明清运河故道整治工程。创成省诗词之乡。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扬剧《淮海悲歌》获全国第八届戏剧文化奖银奖。成功举办第四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我们的节日"para" label-module="para">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六五”普法扎实推进。12348法律援助专线影响力不断增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有力。以信息化引领的打防管控机制不断健全,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全面提升。“信、访、网、电”为一体的信访新渠道进一步畅通。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建成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规上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开展食品药品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成功举行扬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四级应急演练。关闭手工屠宰场21个,建成投运机械化屠宰场3家。建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助机制。渣土车、残疾人营运车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城乡和谐社会创建,顺利完成第十届村委会和第五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6件、政协提案206件,办结率61.7%。进一步畅通民生诉求,12345政府热线接处群众来电10608条,解决率99.7%。升级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五大类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信息。推行“阳光行政、绿色服务”,实施企业注册登记“一表制”和基本建设项目收费“一费制”。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渠道畅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实施“三直接”15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严格资金管理,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概算核减1.5亿元、审计核减8895万元。

2014年工作任务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和新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账增长1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1%以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激活内生动力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通过市场配置要素,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组建国资投资公司,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国有资产;增强市旅游总公司整合资源、自主经营能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重大项目模拟审批制度,制定土地快速报批流程,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机构实现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培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统筹推动户籍、社保等制度改革,促进有意愿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健全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缓解择校难题。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稳妥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积极推动追赶融合。坚持融入沿江、接轨苏南,实现更大空间内的资源要素配置和合作错位发展。推进规划融贯,开展高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按照承接苏南辐射、发挥自身优势特色的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战略重点。推进空间融达,做好连淮扬镇铁路和京沪高速扩容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高铁站点、客运中心、站前广场。全力推动S333东延段和S611项目,完善大交通格局。推进产业融通,用好省委苏中发展政策,强化载体建设,全面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深化南北园区共建合作,着力引进大体量、高层次、高产出项目。推进资金融动,引进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射阳农商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财政性存款与金融单位信贷投放挂钩,新增贷款36亿元以上。新设创投基金1家。逐步改变建投、水投、交投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依托土地融资的单一模式,积极拓展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信托融资渠道,力争直接融资15亿元。规范民间借贷和农村小贷公司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联动应对机制,打击非法集资、高利率放贷和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全面实施《高邮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启动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市创建。积极提高环境容量,打造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运河风光带,加强清水潭、绿洋湖地区森林培育,新增市区绿地54公顷,确保全市生态功能区面积达国土面积25%以上。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申报实施高邮湖生态保护项目,新增城区污水管网4.5公里,提高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全面消除主要河道劣五类水体。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断面持续稳定达标,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强化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防治管理,加强PM2.5值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在线实时监控体系,确保电池工业园、秦邮特钢、卸甲华翔等重点部位达标排放,开发区创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实施重点节能项目20个、循环经济项目5个、减排工程6个。

二、加大有效投入,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中国双黄鸭蛋节等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锁定特色产业、锁定产业集聚地区、锁定重点项目、锁定行业排名企业、落实责任载体、落实责任人的招大引强行动。全年包装推介招商项目50个,签约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6个以上,其中央企或500强投资项目2个,力争50亿元项目再有新突破。全年新开工10亿元工业项目6个、10亿元服务业项目2个、亿元项目40个以上,竣工10亿元项目6个、亿元项目40个,当年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着力提高项目效益,严格按投资强度确定土地供给,按财税贡献兑现优惠政策,按投入产出比认定项目竣工。重点推进国信天然气、秦邮特钢二期、华翔再生金属材料、能一蓄电池、诺力达蓄电池、麦太保园林装备等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中信戴卡轮毂、华富蓄电池、海德森蓄电池等结转项目的投产达效。努力突破土地瓶颈,获批土地点供、独立选址指标1200亩以上,盘活存量土地800亩以上。突出国资项目的包装申报,向上争取资金增长20%以上。

全力扶持企业发展。落实扬州市服务企业2号文件,执行绿色通道、定企挂钩、服务企业行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新增贷款和土地供给的60%用于工业企业。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日,实行轻微违章首违不罚和容期整改制度,营造有利发展的环境。继续实施重点企业上台阶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采用一企一策支持骨干企业增产、扩销,鼓励龙头企业合作、重组。实现开票销售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新增入库税收5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促进成长型、效益型、创新型企业发展,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弘扬重实业、讲诚信、有担当的企业家精神。

全力促进园区转型。按照生产力分布和建制镇格局,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园区工业开票销售占全市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开发区围绕建设国家级政产学研金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的电池工业园和生命健康产业园,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5个,确保财政收入突破9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超115亿元。城南新区围绕加快产城一体化发展,侧重于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的培育,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确保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超23亿元。光电园区(送桥镇)围绕打造省级高新区,提升区镇融合成效,大力发展新型照明灯具、太阳能光伏、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实现财政收入4亿元、工业开票销售60亿元。菱塘、郭集、汤庄、卸甲四个特色型园区每家落户亿元项目3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其他工业集中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整合提升现有产业,推进优化发展。

三、调整优化结构,加快产业扩展升级

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以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为着力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5%以上。机械装备产业瞄准高端装备制造,向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和高性能方向发展,规上企业开票销售110亿元。电线电缆产业加快开发特种及专用产品,将产业链向高性能电缆料、智能电网应用两端延伸,规上企业开票销售47亿元。照明灯具产业实施集群发展规划,提升龙头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规上企业开票销售18亿元。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加工能力,创新加工工艺,形成特色代工品牌,逐步打造自主品牌,规上企业开票销售25亿元。推动光伏产业加快复苏,力促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以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开票销售占全市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围绕创建中国建筑之乡,稳步推进建筑业总部集聚区建设,实现建筑业企业总产值800亿元,新增一级资质企业2家,创国优工程1项、省优工程9项。

培育服务业新亮点。优化服务业布局,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限上企业20家。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城市东区新商圈,着力推进高邮镇五星级大酒店、城南新区汽车城和车逻镇城镇综合体建设,波司登世贸广场竣工开业,尚程国际家居培育成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澳洋金属物流、京易源物流园、诚信应急物流中心、港口物流园二期和开发区电子商务综合体建设,升级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危仓老库,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加快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着力推进城南新区软件产业园建设,建成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投运社会福利中心,有序开发集养老、健康、休闲于一体的养生地产。

推动现代农业上水平。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积极提高单产水平,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努力夺取丰产丰收。以“一网两园三带四区”为抓手,引领特色农业园区发展,做优做强高邮鸭、扬州鹅、特种水产、有机稻米、设施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高邮鸭产业园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扬大农业科技园落户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每个乡镇建成1个连片千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万亩、入股土地经营面积3万亩。创扬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家。推广各类农业机械5000台套。高效农业保险比重提高至50%。启动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新增农产品“三品”品牌20个。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7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建创新载体5万平方米,新增科技孵化企业30家,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8家。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院所在我市的产业研究院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产学研“三百”计划,签订产学研协议85个以上。坚持工业“四大战略”,曙光电缆和华富储能上市报会,传艺公司进入辅导期,推动3家以上企业进军“新三板”;申报专利3000件;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4个;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高邮湖大闸蟹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力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和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产业急需人才1000名以上,促成150名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建设人才公寓3万平方米。

四、完善功能配套,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完成S237四期工程建设,高邮境内全线通车。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成北澄子河新王、南圩大桥接线。加快推进运东船闸扩容、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横泾河综合整治和北澄子河上段区域治理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城市公交公车公营,建设“一站三场”。强化区域供水经营质态管理,确保城乡群众饮上卫生放心水。升级高邮电网中心电源,建成500千伏扬州北输变电工程,实施220千伏品祚变、110千伏观鹤变等区域电源点建设。启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突出城市功能提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新一轮“双十”重点工程建设。推动新区发展,实施蝶园路南延、屏淮路南延和武安路东延工程,完善东部新区路网,确定东部新区生态公园规划选址,完成S237城区段城市设计。营造康居环境,改造30条后街后巷和烟雨园小区,整治琵琶西路、文游中路、海潮西路街道立面,加快建设学士园、福人居、润丰苑等拆迁安置小区,新建珠湖、新华和东部新区农贸市场,建成人民医院东区分院、实验小学东校区,中医院东区分院投入使用。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盐河风光带、运河西堤休闲风光带,实施穿心河(市河)二期截污导流工程,疏浚元沟子河、老横泾河、南海子河、东门大沟,打造“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强化城市管理,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创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1条。新建机动车停车场2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个、公厕12座、摊点疏导区2个。组建南海、北海、高沙园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为辖区内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管理服务。

突出镇域经济崛起。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重点解决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问题。在中心市区推动开发区与马棚街道、龙虬镇融合发展,推动城南新区与高邮街道、车逻镇、卸甲镇互动发展。在湖西地区开展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光电园区与菱塘回族乡、送桥镇一体化发展。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强化产业立镇,汤庄镇着力发展特色工业、培育空港经济,甘垛镇加强三次产业联动、做大经济总量,界首镇申报省历史文化名镇,周山镇建设红色名镇。三垛镇、临泽镇、菱塘回族乡加快完善功能,增强承载能力,申报全国重点中心镇。对乡镇园区实施差别化考核,促进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继续加强撤并镇供电、供水、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

突出美好乡村建设。探索村庄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巩固提升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打造卸甲绿洋湖村、三垛少游村、马棚东湖村等一批休闲旅游、生态宜居的特色村庄,甘垛带程村创成省特色示范村。强化农村“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疏浚农村河道200条,完成土方280万立方。新增无害化户厕1.5万座,普及率80%以上。大力推进造林绿化“1234”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其中成片林0.65万亩。创省级绿化示范村16个,森林覆盖率达18.1%。抓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机械化还田100万亩以上。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四有一责”建设 ,确保80%以上的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创扬州市村级组织能力建设“百强村”5个。

五、坚持特色发展,彰显宜居宜游魅力

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统筹抓好城南、城中、城北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建设南水关、王氏文化广场和中市口广场三个节点景观,恢复东台巷、西后街等一批古街巷历史风貌。实施盂城驿扩容二期工程,建设接官厅、景区东入口,打造柳荫禅林及马饮塘河沿线景观。修缮清代当铺,修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依托现存古建筑,恢复一批老字号商铺,开放一批民间博物馆,培育一批文化工作室,千方百计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历史名城永续繁荣的新亮点。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启动新博物馆布展工作和明清运河故道遗址文化公园建设,编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邮民歌》保护规划。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高邮市文体中心规划选址,修建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成城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体育健身圈。精心打造特色文体品牌,举办第五届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第三届大运河越野半程马拉松赛、新年音乐会、周末大舞台等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创成中华诗词之乡。弘扬道德新风,开展第五届“高邮好人”评选。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推进环高邮湖旅游开发。做大清水潭旅游度假区规模,提升改造10平方公里核心生态区,建成东入口、游客接待中心,开工建设温泉假日酒店,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开发神居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游客休闲服务中心、环山步道、东入口广场。提质文游台景区、镇国寺景区,建设龙虬庄遗址文化公园。加大旅游宣传包装力度,举办旅游美食节、高邮湖大闸蟹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重点推进扬州至高邮水陆游,开辟高邮湖水上游览观光线路。新增3A级景区1个、五星级酒店1家、省“乐游农家”4个。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

六、立足共建共享,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居民持续增收。把增加收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全年推介创业项目40个,发放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500元和360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800元以上,提升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水平。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5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脱贫率达70%,发放慈善救助资金650万元以上。开通“西气东输”分输站,让市民用上质优价廉的管道天然气。落实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省平均水平。

促进社会公平发展。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步伐,升级改造城北小学,建设界首实验小学、三垛实验小学,实验小学东校区及附属幼儿园年内正式投入使用,第二中学创省四星高中。积极支持扬州职业大学师范学院、高邮中等专业学校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好省定20种重大疾病与大病保险制度的有机衔接。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其中财政补助320元。全面推广居民健康卡,实现从省到村五级“一卡通”。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0家。对80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辅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实施邮都幸福家庭计划,增强计生特困家庭发展能力。新建公共租赁住房400套、经济适用房90套。推进住房公积金公平缴存,全年扩面4000人,发放公积金贷款1.6亿元。加强民族工作,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深入推进平安高邮、法治高邮和诚信高邮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网络社会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信访工作基层基础提高年活动,促进信访突出问题解决。筹划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城乡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基本达标,城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80%达标。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畅通医患沟通平台。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推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常态化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重在群众评判。新的一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执行力为核心的自身建设,切实打造一支“敢为、能为、有为”的政府团队,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得到最坚决、最有力的落实。

建设责任政府。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政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针对性、精准度。制定个性化部门考核办法,以作为定地位,以口碑为标准,全力打破部门利益固化藩蓠。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举债行为,建立备案制度,健全偿债机制,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遏制投资冲动,乡镇园区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按权限切实履行审批手续,明确投资金额、资金来源、付款及偿还方式。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坚决纠正政府机关失信行为。

建设效率政府。大力实施减章、减时、减负、提效“三减一提”行政效能提升行动,建立否决报告、首接负责和限时办结制度,制定重大项目建设快速开工办法,提升政府专业化服务能力。规范精简公文,除法律法规规定或经市政府批准,部门不得向乡镇园区发文。控制压缩会议,一般性会议不印讲话、不做会标、不宣传报道。强化效能监察,实行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作风建设,惩戒松、懒、散、拖行为,解决中梗阻问题,着力推动机关高效运转。

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大新闻发布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办好市长信箱、“寄语市长”栏目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群众参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清理行政权力事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社会公共资金的审批、审计与监督。

建设廉洁政府。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清风高邮。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扩大“三直接”规范环节。所有国资项目招投标实施技术、商务、信用“三合一”评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持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情,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运转性支出统一削减5%,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