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01年营口市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

2022/07/1690 作者:佚名
导读:一、“九五”期间主要成就和200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五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五年;也是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牢牢把握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圆满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2000年,全市实现

一、“九五”期间主要成就和200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五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五年;也是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牢牢把握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圆满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五年平均递增10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5.3:48.4:36.3;“九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504亿美元,出口创汇123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18倍和16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3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50%;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6.4亿元,可比增长7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元,比上年增长75%,年均递增73%;农村人均纯收入2900元,比上年增长18%,年均递增83%。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决胜之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牢牢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机遇,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结构调整,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坚持“稳粮活经”的原则,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7:3。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利用世行贷款开发的12个海水养殖项目得到顺利实施,生猪、肉牛和家禽饲养量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全年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产业化龙头项目20项,其中绿色大米深加工等1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围绕发展精品农业,引进新品种135个,推广先进技术30项,创农业名牌产品20种。围绕优化区域布局,规划建设了“三带”、“八区”、“二十四园”,盖州林业基因等16个高科技示范园区已基本建成。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38万亩,加固堤防、疏通河道470公里,建设了老边千亩鱼池和渠道防渗硬化等一批精品工程。面对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自救,成功地实施了8次人工增雨,有效地减少了旱灾损失。同时,采取减免农特税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带等7项骨干工程全部结束。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熊岳等12个试点镇完善了规划,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投入资金13亿元,新上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148项,盼盼、东林、青花、鲁冰花、向阳化工、东盛实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闪光点。全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412亿元,增长129%;实缴税金43亿元,增长111%。

(二)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1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13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按照主辅分离的要求,大中型企业分离辅线单位93个,剥离资产517亿元。采取兼并、破产等形式,化解企业债务28亿元,使资产负债率降低10个百分点。继续深化中小企业改革,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95%。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9户企业产值、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13倍。围绕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60多户企业的110个项目进行了改造,化纤厂1.4万吨锦纶丝等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有101种产品被评为市以上名牌产品,盼盼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不断强化企业管理,企业产成品存货、应收帐款分别下降18.1%和2.1%,有60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210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下大力气启动停产、半停产企业,使停产、半停产企业比例降到20%以下。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增长18.1%;销售收入139亿元,增长18.5%;利税总额10.5亿元,增长19.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00万元,比上年减亏增盈8572万元,结束了连续7年的净亏损局面,亏损面控制在30%以内。省重点考核的1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体实现扭亏为盈,利润总额达到2900万元,比上年减亏增盈7900万元,亏损面控制在176%,基本实现了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

(三)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兴办三资企80家,其中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11项,营口天泰化工有限公司等9个项目单项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达到29亿美元,增长115%;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增长265%。加强了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的合作,全年引进内资40亿元。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额达到38亿美元,增长31%。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兴办境外企业4家,输出劳务人员1200人。开发区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兴办三资企业33家,实际利用外资3200万美元,增长60%。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港口吞吐量实现2268万吨,增长166%;集装箱运输完成157万标箱,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3510万美元,增长132%。

(四)市场建设力度加大,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全年投资77亿元,新建市场44处,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全地区市场建设总规模的一半。目前,陶瓷商城等20个辐射作用强、商品容量大的市场已竣工交付使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商业企业经营出现了新的转机。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有20种食品被市政府命名为放心食品。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6亿元,增长9%。进一步落实政策、营造氛围,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产值超亿元的私营企业达到15户5000万元至1亿元的13户;2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58户。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改革,123户私营企业购并国有、集体企业152户,资产总额28亿元。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52户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8户企业被命名为民营科技企业。2000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增长264%;上缴税金2.4亿元,增长333%。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5%。

(五)社保“一号工程”得到有效实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认真贯彻朱总理视察辽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扩面、提率、核基、清欠为重点,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市参保在职职工达252万人,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保费收缴率达到95%。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从6月份开始基本做到了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全市国有企业42万名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渠道使22万人出中心实现再就业。同时,采取“个人自愿、政府批准、变现资产、人资分离”的办法,使16万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走向市场自主择业。积极筹措资金,全年发放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5900万元,保障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妥善安排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全年为3万人发放保障金1630万元。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向农村特困户发放救济金和物品折款560万元。

(六)“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取得可喜成果,软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坚持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的路子,通过盘活土地资产,实现以地生财,促进城市改造与发展。全年对58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或出让,总收益达44亿元。同时,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使25个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累计争取国债资金131亿元。积极利用消费信贷资金,发放住房抵押贷款23亿元,促进了房改和房地产市场开发。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到30多亿元,使40多个重点项目得到实施,大辽河整治、营口渔港等16个项目已竣工受益。年初确定的10件实事顺利推进。辽河大街东段综合改造工程圆满完成,投入资金6亿多元,新建欧式风格各类建筑100余栋;拆除了横断市区的2条铁路,建设了具有现代水平的盼盼路,圆了营口人几十年的梦;完成了光华路、清华路开发改造和沈营线、黑大线、营大路等改扩建工程,改善了城乡交通环境;海外学子创业园、一中教学楼和棚户区改造等项工程如期完成;市民广场、辽河大剧院改造工程正在按计划建设。同时,全面实施了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建街心花园60多处,完善了辽滨公园和森林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76%;以“四街七路”为重点,改造路灯,增设灯箱,实现了城市亮化目标;对主要街路两侧户外牌匾、立面装修进行了统一设计,改善了整体形象。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取缔马路市场51处,拆除违章建筑4155处,清理乱堆滥放和施工现场4131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观。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围绕促进招商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市机关推行政务公开,实现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收费,极大地改善了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坚决制止“三乱”现象,进一步规范了行政秩序。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年实施高新技术项目24项,已有23项投入批量生产,11项列入国家三大科技开发计划,7项纳入省《1355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强科技联合与协作,积极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体,全年共签订高科技合作项目88项。实施了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加快了信息化步伐。教育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层次对城乡近百所学校进行了调整,将营口大学等6所学校合并组建了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将营口商校等合并组建了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了全省一流的朝鲜族学校,成立了第三高中和金牛山小学,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现代京剧《魂殇》的公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各种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努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营口电视台实现全天播放,有线电视台增加了宽带数据网功能。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和医疗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促进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完善了初级卫生保健与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首次在市区内进行飞机洒药灭蚊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8‰。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

(八)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支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人大代表提出的237件建议和政协委员提出的252件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达到95%以上。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双拥”工作,预备役建设取得可喜成果。认真办理市民投诉,全年共受理市民投诉203万件次,办结率达到94%。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各类案件侦破水平有所提高。深入开展与邪教组织的斗争,确保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一年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接待、人事、编制、民政、监察、口岸、统计、审计、老龄、地方志、档案、人防、消防、地震预报等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金融、保险、税务、技术监督、电业、邮政、电信、联通、移动通讯、气象、铁路、烟草等中省直单位和海关、边检、海事、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联检部门也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驻军、武警官兵及中省直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工业经济脱困并没有脱险,部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三是财政状况不够理想,收入增长乏力,支出不断增加,入不敷出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四是社会保障能力不强,拖欠公教和职工工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五是政府机关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公务员队伍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个别干部精神不振、风气不正、执法不公、效率不高,甚至消极腐败。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构想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未来的五年是我国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富民强市”、振兴营口的关键阶段。纵观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从国际看,欧美经济发展趋好,亚洲经济开始复苏,中国“入世”指日可待,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机会增多,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跨国公司兼并重组空前活跃,使我们在参与国际合作中面临新的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今后二、三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必将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东部地区的大发展、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的大调整,以及“入世”后的大开放,将加剧区域的竞争,使我们承受新的压力。多年的实践证明,机遇在于抢抓,希望来自实干。只要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外向牵动、结构优化、以港兴市和城镇化战略,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步伐,为把营口建设成为以航运、商贸、加工、旅游为主,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明富庶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而努力奋斗。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8亿元,年均递增12%;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比“九五”增长11倍;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年均递增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元,年均递增8%;农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年均递增92%;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4‰和5%以下。 为完成上述任务和目标,要重点实施六项战略措施:

(一)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要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国有大中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要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管理”的方针,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培育生产要素、产权交易等各类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产品开发的科学性原则,调整经济结构。“十五”期末,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2:48:40。要强化第一产业。贯彻发展与提高并重、生产与加工贮藏并重、扩大规模与争创名牌并重、基地建设与市场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同时,按照“面上抓产业化、点上抓现代化”的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分区域、分层次抓好一批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典型,以点聚线,以线扩面,全方位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到“十五”期末,农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年均递增7%。要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巩固轻工、纺织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精细化工、非金属矿加工业,加快开发新兴行业,树立营口工业新形象。到“十五”期末,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529亿元,年均递增1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服务生产和方便生活为重点,以市场建设为载体,调整内部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十五”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19亿元,年均递增14%。

(三)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

要充分发挥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中心,坚持以内引外,以外引外的策略,实行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千方百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5亿美元,比“九五”增长2倍。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扩大对外贸易。2005年,全市出口创汇额达到87亿美元,年均递增18%。继续搞好对外技术贸易和劳务合作,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要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开发区建设,使开发区成为营口经济发展的“龙头”。到2005年,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44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运输实力和辐射能力,到200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集装箱50万标箱,使之成为国际远洋支线港和国内综合贸易枢纽港。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拓展城镇空间、完善城镇功能、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市品位”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市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体系。继续加快老城区改造,积极推进开发区与港口的协调发展,使新、老城区成为功能互补、共同繁荣的中心城区。大石桥、盖州、老边三个副中心城市通过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功能。熊岳、万福等12个中心镇,要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产业、形成特色”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园区带动、民资带动、市场牵动、旅游带动和政策趋动,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向中心镇集中,发挥规模效益、综合优势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4%以上。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搞好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海上营口”建设,实施东部立体养殖和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搞好污染源治理,提高环境效益。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十五”期末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25%。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促进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项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又是全面执行“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巩固和发展营口经济上升势头的关键之年。千方百计把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搞上去,对于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加快营口在新世纪初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的要求,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开放为主旋律,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实施投资有效拉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90亿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285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亿元,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307%,力争达到22亿美元;出口创汇额45亿美元,增长184%。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1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5元,增长55%;农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增长6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围绕提高农村经济总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基本目标,全面加强农村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的原则,构建资源特点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将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65:35。要改善作物品质,开发名优特新品种,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90%。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在高速公路沿线特别是西海段实现精品和规模化养殖。加速中部低产旱田改造,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东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抓好果汁饮料、肉食鸡等20个“龙头”项目,搞好营口盛缘等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三带”、“八区”、“二十四园”的建设,逐步实现土地园田化、品种优良化、生产工厂化、管理精细化。同时,要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二是以增加抗旱水源和强化节水措施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业缺水的实际,要坚持投资主体社会化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兴修水利,搞好河道截潜、清淤和蓄水设施建设。加强灌溉设施改造,实施水田硬化工程,推广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节水措施。进一步加快“3655”工程的实施,全年发展喷灌、管灌面积11万亩,完成重点提水站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强气象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搞好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万亩。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加快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资产重组,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全年计划投资14亿元,新上百万元以上项目140项。乡镇企业实现产值462亿元,增长121%;实缴税金48亿元,增长116%。要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推动小城镇建设。优先发展一批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旅游开发型、农业产业化型的特色小城镇。四是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认真执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和推行土地流转机制,发展规模经营,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实施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产品购销体系改革,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开辟农产品外销市场,努力争取向日、韩出口,拉动农民增收。

(二)巩固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要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化管理为基础,促进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好转。一是全面深化企业改革。要以骨干优势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产配置,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发展完善一批企业集团。全面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以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内部改革,在盐业集团、舒爱得集团等10户企业实行经营者或经营者群体持股和期股期权制度。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在盘活存量、变现资产、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使处于竞争行业的中小企业退出国有序列;对资不抵债、启动无望的国有、集体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加大企业上市的力度,争取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向阳科化有限责任公司、东林集团3户企业实现上市。二是依靠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培育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为目标,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年安排技术改造投资7.3亿元,集中力量搞好重点项目的梯次推进,使银珠集团14万吨锦纶丝等10个项目实现达产达效;三征化工有限公司1万吨三聚氯氰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卷烟厂膨胀烟丝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钢琴集团6500架三角钢琴等10个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开发研制新产品540种,实现新产品产值25亿元。三是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模拟“三资”企业的机制,制定和完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加强成本、资金、质量和现场管理,推进以建立基本秩序、基本制度和基本信誉为重点的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今年争取国有企业“两金”占用压缩5%,可比成本降低2%,产销率达到967%以上。进一步加大扭亏增盈力度,完善扭亏责任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增长30%。继续采取通过市场机制配置企业经营者的作法,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能进能出的新型劳动用工机制,强化领导班子责任,形成科学的激励、监督机制。

(三)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条件,用好用活国家的鼓励政策,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要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在巩固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港澳台市场,积极拓展北美、西欧市场。要进一步充实项目库,今年集中力量搞好50个项目的包装,建立责任主体,落实推进计划,争取港务局一港池、集装箱智能库、通用热电公司等14个重点项目和韩国工业团地建设有实质性进展。要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农业、城市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优势,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在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海洋产业等方面寻求合资合作。要加强对现有三资企业的管理和扶持,鼓励企业以裂变和扩张的形式增加投资。同时,要坚持内外并举,不断完善内联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引进国内资金。二是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巩固传统出口产品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依托原材料、零部件出口,带动制成品和设备整机出口。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带动产品出口与劳务输出三是加快开发区和港口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和“窗口”的示范作用。开发区要以优化环境为基础,以项目引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功能定位,集中力量搞好招商引资,大力鼓励外商在开发区兴办独资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大企业、高科技项目、私营企业到开发区落户。同时,以项目引进带动土地开发,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开发区在招商项目、实际利用外资、经济效益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含港区)要达到8000万美元。要继续搞好港口建设,加快实施航道改造和疏港路扩建工程,争取三期工程和成品油及液体化工码头开工建设。同时,加快老港改造步伐,改善集、疏、运条件,扩大吞吐能力。全年港口吞吐量达450万吨,争取突破2500万吨;集装箱20万标箱。要加强外向型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和服务,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良好投资环境。

(四)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繁荣和发展第三产业。

要把第三产业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市场的培育,带动新兴产业的开发,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要坚持多元化投资的方向,促进市场建设,全年新建和续建市场22处,总投资3.6亿元。重点完善陶瓷、辽南果品市场,建设水产品批发、农业生产资料、家具等一批专业市场。同时,结合老城区改造,开发一批便民市场,改善居民的购物条件。二是进一步深化国合商业改革,搞活商品流通。通过改革,推进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企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使其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达到“盘活存量、搞活流通、改活企业、激活人心”的目的。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网上销售等新兴业态,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继续实施“放心食品工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推进第三产业社会化。在大力发展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发以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主的新兴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山、海、河资源和各种人文景观,搞好旅游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强社区建设,壮大社区经济,强化社区功能。

(五)营造宽松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放开放活、拓宽领域、提高档次、优化结构的方针,营造环境,加强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一是落实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取消一切歧视性规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要加强宏观指导,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法律、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积极组建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保险等项服务。彻底治理“三乱”,严格执行“两证一卡”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依法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拓展领域,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多元化、高层次方向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收购、兼并、合资、托管等形式,促进与其它经济成份的融合,实现低成本扩张,优化资本结构。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实施正确的产业导向,突出发展生产型、外向型、科技型、规模型的私营企业,促进“235工程”的实施,加速培育“百强”企业。全年个体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226亿元,增长202%;税收达到3亿元,增长25%。三是强化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业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引导其爱国敬业、守法经营,提高整体素质和自律能力。

(六)搞活财税、金融,确保经济稳步运行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切实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广开生财、聚财之道,千方百计扩大财源。继续实施“110”县乡财源和“120”支柱财源建设工程,积极支持效益好、资信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巩固基础财源;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新兴财源。要强化税收征管,严禁擅自减、免、缓税,大力清缴欠税,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坚持量入为出的方针,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有限资金,保证行政事业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和对农业、科技、教育以及重点工程的投入。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全年政府采购项目总量占财政专项支出比例提高到10%。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凭证、假帐册、假审计等违法乱纪行为。继续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坚决做到罚缴分离、票款分离。三是改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金融部门要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拓展自身业务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和传导机制,大力组织存款,搞好资本运作,优化信贷投向,保证重点需求。要强化金融监管和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平稳运行。

(七)积极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安排好人民生活,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继续实行有利于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引导下岗职工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积极创办生产自救实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引导下岗职工走向市场自主择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清理隐性就业和临时用工,规范企业用工和劳动力管理。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全年培训16万人次以上。要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全年力争有6000名下岗职工出中心实现再就业。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全市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保费收缴率95%以上,清欠率50%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进一步提高统筹水平,平衡资金缺口,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坚持企业、社会、政府共同负担的办法,积极筹措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医疗保险。三是加强解困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保障基金,逐步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网络化的解困机制。坚持扶持生产与救济生活相结合,在政策上实行倾斜,促进农村特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落实对口帮扶措施,形成全社会的济困氛围。要关心残疾人事业,做好助残工作。

(八)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项事业。

要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全面推进各项事业。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围绕工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组织实施24个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产值率达到16%以上。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和工厂化高效农业建设,实施“双引”工程,全年引进先进品种40个、新技术5项。大力实施市校、厂校协作工程,争取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重点乡镇都能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大合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带动高新园区的发展。广泛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创业,建设家乡,强化科技孵化功能。二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为经济建设提供复合型人才。实行“三教”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继续深化教育结构调整,做好学校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模式。要多元化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完善人才规划,培育人才市场,落实人才政策,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三是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项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精品工程,活跃文艺舞台。积极开展以文化广场活动为载体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文化市场。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办营口电台调频立体声广播,扩大营口电视节目覆盖率。积极调整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卫生、药品监督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推动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强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争取在省“九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全面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以优质服务活动为载体,实行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

四、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实现新世纪的起步,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重视环境建设。今年我们要在巩固“投资环境建设年”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市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要不断深化对经营城市的认识,当今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且是城市功能的竞争。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状况,不仅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具体表现。实践证明,现代城市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既出生产力,也出凝聚力。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实现“六个转变”:一要提升生产功能,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二要提升流通功能,实现商品流通体系向生产要素的战略转变;三要提升服务功能,实现注重自我发展向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四要提升开放功能,实现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和国际化经济转变;五要提升文化功能,实现发展文化事业向发展文化产业方向转变;六要提升创新功能,实现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方向转变。围绕上述基本思路,今年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高标准,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牢牢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玉石水库等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抓好城市供水、市区污水处理厂等项工程的续建工作。同时,集中力量办好10件实事:(1)实施辽河大街西段改造,开辟辽河新街,建设辽河风情公园。(2)兴建石门水库至白石山隧道供水应急工程,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3)继续搞好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0个区片、40万平方米。(4)对市府路(华联至百货大楼段)进行改造,建设国内一流的商业街。(5)完成浴场路、平安路、新华路等10条城市道路的综合改造。(6)建设营口新客运站和交通物流中心,强化客、货集散功能(7)扩建营盖公路(营口至二道沟段),改善市区南出口形象。(8)开发营口海上乐园,建设多功能休闲娱乐区。(9)新建营口市青少年宫,改造老年活动中心。(10)新建营口市三高中教学楼、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楼,扩建第二职业中专。二是坚持高起点,提高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水平。要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规划设计人才,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品位。完成营口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西部棚户区改造规划,制定交通、通讯、水电等社会公益事业规划,完善市(县)区城区规划及小城镇建设规划。同时,要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建立协调统一的行政、监督和执法体制,加强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为重点的城市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坚持高质量,努力改善城市环境。继续搞好城市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全年完成植树5万株,新增和改造绿地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以 “四街十路”为重点,增加亮化设施,提高亮化水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巩固我市辽河治理及“一控双达标”成果,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要努力改进和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营口的热情。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入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题,全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激励干部职工支持改革事业,一心一意求发展。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加强党的政策教育,搞好专项治理,创建文明村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崇尚科学的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各种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地方生产力为目标,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市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积极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各种视察和评议活动。充分发挥群团和咨询组织、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的作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开展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市民的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在确保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的同时,注重行政执法的社会效应。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不懈地开展与邪教组织的斗争,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做好隐蔽战线工作,确保国家安全。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单位部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努力改进政府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思维创新,做到跳出营口看营口,放眼世界看营口,面向未来看营口,从“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我,正确判断自己的长短优劣,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要向大连和苏南等发达地区看齐、攀强比活,确立更高的参照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切实解决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效率不高、政企不分的问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按照方便基层、方便企业、方便群众、方便社会的要求,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作风,大力提倡求真务实、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积极为群众和基层排忧解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和聚人心的好事、实事。要控制“文山会海”,减少应酬活动,集中精力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要进一步巩固“三讲”教育成果,加强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公务员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施政之基,为官之本。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坚决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确保机关干部清正廉洁,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各位代表,现在我们已经踏上新世纪的征程,迈开了“十五”时期发展的脚步。百年之旅,始于今朝;五年之行,重在起步。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营口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认清形势,乘时用势,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脚踏实地追求利民实效,满怀豪情开创美好前程,为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