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04年海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22/07/1693 作者:佚名
导读:二三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们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谋划大事、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确保稳定为前提,较好地把握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二三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们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谋划大事、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确保稳定为前提,较好地把握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26亿元(上报鞍山为211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4亿元(新口径4.3亿元),同比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535元,同比分别增2.3%和3.9%。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城乡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企业技术改造和资本扩张明显加快。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11.4%。农业喜获大丰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增加值实现2 5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加值实现8 3亿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 5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和3.4%。全市一、二、三产业发展比重已调整为11.1:52.2:36.7。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去年是我市近年来项目建设投资最多、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全年投资超千万元项10 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8个,已开工建设的超千万元项目95个,建成投产60个。特别是以“一重一轻"为代表的几个重点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投资10-15亿美元的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项目,一期工程腾龙成衣厂正式开工建设;投资3亿元的西洋集团八一钢厂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两座180立高炉开工生产;投资1.2亿元的东四型钢项目,50万吨的轧钢生产线投入运行;投资1 0亿元的后英海绵铁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即将投入试生产。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我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撤并行政村155个,化解村级债务1130万元,农民人均减负80元,减负总额5600万元,减负率达55%。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转制,纺机厂、八一钢厂、海城砖厂等国有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再现了发展生机。审批制度改革深度推进,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4.5万件,规定时限内办结率达到100%。

对外开放成果显著。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成为目前全省最大的外资项目。与香港众大公司合作兴建的污水处理厂工程正式开工,开创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的先河。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2项,外资调入额74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7%,外贸出口供货额36亿元,同比增长11.8%,出口创汇1.45亿美元,同比增长8.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投资1.1亿元,建成东外环路,与西外环路全线贯通,使我市成为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环城公路的县级市,形成了海城环路内5 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骨架。实施政府迁移工程,为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投资2800万元,高标准完成80公里的村通油路工程。投资2500万元,实施钟李公路改扩建工程。投资700万元,完成健康路东段、雅圣路、光明路改扩建工程。沈大高速公路南台出口、西柳服装市场北跨线桥主体工程竣工,使我市高速公路过境段出口达到5个,成为全省拥有高速公路出口最多的城市。投资2600万元,建成中心医院综合大楼。经过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鞍山拦河山水源地开始为我市供水,解决了多年来城区供水难问题。投资5000万元,继续实施绿色覆盖工程,植树造林8.6万亩,封山育林17.5万亩,城区植树20万株。投资400万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又解决了东部山区2万人吃水难问题。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集中有限财力,多方筹措资金,使一批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我市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筹措资金2亿元,解决了海城信托债券问题,成功化解了金融风险。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1.5亿元,筹措资金6000余万元,确保了全市近3万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顺利完成医保扩面任务,全市参保职工达4万人。超额完成三年“并轨”任务,“并轨"职工17500人。筹集资金500万元,解决了“三方面人员”的“三拖欠”问题。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日趋好转。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共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 3项,推广农业科技成果4 5项。全市民营专业技术研究机构达到13家。坚持教育创新,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实行教师工资市统筹,新建学校9所,建成了全省.农村第一家教育网络中心。全面整顿医疗、医药市场,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改善。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实现了我市无疫区、零病例目标。实施再就业工程,开发就业岗位10058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936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低保金全部发放到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全市又有5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加强社区建设,调整规模,理顺体制,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妇女儿童工作被授予全国示范县称号。民族宗教、广播电视、侨务外事、档案、人防、民兵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主动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政府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强化行政监察,全年查处行政违纪案件37起,处理违纪人员37人。

各位代表,2003年,在面对诸多矛盾、困难和复杂棘手问题的形势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驻海部队官兵、武警战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新旧体制交替和经济转轨过程中,诸多深层次矛盾目前正值显露期,加之综合配套措施不尽完善,我们的一些工作还不到位,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真正从数量扩张型转变到质量效益型上来。二是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成为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三是财力紧张,由于省市重新调整财政体制,市、镇、村财力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质量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要求,个别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扎实、工作效率不高、责任心不强、执法不严等问题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

二四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04年是我市加速建设现代化开放型河滨城市的重要一年。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的实施,省市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台,为我们把握主动,争取政策,接受辐射,加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市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积蓄了能量,增强了后劲。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工作,乘势而上,海城就完全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要求,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对外开放为动力,以民营经济为支撑,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骨干企业建设,努力促进财力增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今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2亿元(以上报鞍山的为基数),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新口径),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16.6%;外资调入额8000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额40亿元,出口创汇1.4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11.1%和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5%。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全面振兴城乡工业。围绕建设“世界镁都"、“滑石之乡"、“钢铁重镇”和“中国北方纺织城",重点发展纺织、钢铁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大力发展以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感王高科技轻纺工业园、西柳服装加工园为代表的园区经济。积极承载鞍钢的产业辐射,集中力量。抓好西洋钢铁、后英海绵铁、东,四型钢、腾鳌鞍钢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钢铁项目。充分把握与欧盟、中科院联合开发镁制。儡精深加工项目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菱镁、滑石等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名牌产品多,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无环境污染,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9.9%。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接文王家堡、八里东三道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南果梨、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产品基地。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滚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后英大豆深加工、天天乳业、三合肉禽等一批农事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尽快建立以龙头企业为牵动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领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加快完善农产品营销信息网络,办好各类营销中介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4.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专业市场的辐射力和牵动力,增加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开发名牌产品,扩大专业市场竞争优势。积极推进商贸企业的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经营业态,带动全市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以发展特色旅游为重点,抓好白云山、九龙川、东四方台地热温泉等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文化传媒等新兴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48亿元。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把项目做为我市的发展之本、富民之基和财税之源,继续实施项目建设“三百工程",投资超千万元以上项目要达到100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要达到30个以上。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更好地争取上级资金和技术支持。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强力推进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一期工程、西洋钢铁、后英海绵铁、东四型钢和腾鳌鞍钢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引进资金和技术同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纺织、钢铁、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主题招商,集中力量抓好辽宁海城纺织工业园、感王高科技轻纺工业园、韩国中小企业工业园、欧盟镁制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继续强化对台、对港、对韩招商,形成利用台资、港资、韩资的新优势。积极拓宽利用外资新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海城、腾鳌两个省级开发区提速发展。扶持和培育大型出口创汇基地,扩大出口产品种类,增加出口份额,全面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经济外向化水平。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巩固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妥善解决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积极化解各类村级债务;搞好镇区事业单位改革,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规范完善农业税征管体制,加大对各种违规收费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巩固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巩固民营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民营资本放开,鼓励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股份制等混合经济,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全面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素质。

做强做大地方财政。在新的财税体制下,不断完善税费征管体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按照“一要吃饭。二要稳定,三要建设”的原则,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努力压缩不合理开支,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制定和完善鼓励政策,支持镇区大力发展项目、培植税源,争取在二、三年内把镇区财政做强做大、做活做实。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地医经济发展竞争力

强化硬环境建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钟李公路、新东路、卫士东路、繁荣路、沈大高速公路南台出口引线等建设改造工程。继续实施村通油路工程。实施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河滨广场、兴源广场,改造卫士广场。提高居民小区建设标准,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整治城市交通秩序、商贸秩序和卫生环境,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实施海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城乡绿色覆盖工程,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坚决关停一批重污染企业,重点解决好海城河、五道河等水体污染和东部矿区烟尘污染,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抓好城市各类资产、各种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做好城市特别是新城区国有土地的滚动开发运营,通过公开招标、挂牌、拍卖等方式,盘活土地资产,推进城市建设良性健康发展。完善小城镇规划,健全功能,改善环境,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强化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和手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认真整治“三乱”,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加快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城市和文明市民、文明经营者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推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加大保费征缴力度,强化社保基金管理,进一步做实个人帐户。全年社会养老保险费征缴要达到1.6亿元,确保离退休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年内新开发就业岗位8000个。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保证贫困人群基本生活。加大扶贫帮困力度,‘推进开发式扶贫,建立和完善标准定补、特殊救济、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加快社区建设,健全组织,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构筑新型社会保障平台。

化解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好城市供水、供电、供暖以及动回迁安置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做好信访工作,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对重点信访案件的排查和处置力度,超前化解,过细工作,把握政策,依法办事,把矛盾和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弘扬诚信、务实、创新、争先的海城人精神。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抓好“村委人才”工程,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优秀人才在海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发展高中教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整合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内涵。完善城乡公共健身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实施名院、名医工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做好民族宗教、广播电视、侨务外事、档案、人防、民兵等各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八)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快把政府职能转到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强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坚持行政公开,落实首问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公共决策、公共管理和公共监督。认真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依法监督、民主监督,把人大议案、意见、政协提案、建议切实落到实处。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做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依靠我们的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增强学习意识、发展意识、求实意识和争先意识,大力提倡诚信为人,扎实工作,勤奋敬业,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简办一切事情。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政府廉洁高效、执政为民的崭新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挑战,也蕴育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百万人民振奋精神,顽强拼博,为早日实现我市现代化开放型河滨城市的宏伟目标,把海城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庶、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