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08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文件内容

2022/07/16150 作者:佚名
导读: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5亿元,增长1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我市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5亿元,增长1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我市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5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24.8%。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4%,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3.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63.6%;实现利税291.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55.8%。

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3亿元,增长39.4%,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9亿元,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4亿元,增长19.6%,居全省第一位。外贸出口完成7.62亿美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23.9%。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88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6元,增长18.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3亿元。

2007年,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25.9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23.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71.7亿元,增长3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9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96家,有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强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合作。引进了厦工股份,厦工北方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提升了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促成了纳士科技与宝钢集团、浙江华光三方合作,在我市形成了年产25万吨镍铁合金的生产能力;促成了与广济药业的合作,开工建设了年产5000吨核黄素项目,项目建成后产销量将占到全球市场的70%;促成了卓立烫印与韩国科林公司的合作,开工建设了热转印碳带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在我市形成世界烫印材料研发生产中心;促成了与美国多尔克司公司的合作,在武陟开工建设了2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多氟多成为冰晶石国际标准的主持修订者,卓立烫印成为国内烫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纳士科技成为高保真信号传输铜线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中原内配、飞孟公司、隆丰皮草等一批企业也都成为相关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全市有11家企业进入省百户重点企业,6家企业进入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比2006年增加2家和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10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增长64%。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铝中州分公司投资30亿元的年产70万吨氧化铝、中裕(焦作)公司投资16亿元的煤层气开发、风神股份投资9.8亿元的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焦作供电公司投资6亿元的焦作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焦作万方投资12亿元的合金铝二期、昊华宇航投资9.8亿元的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2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健康元投资6亿元的医药中间体等项目竣工投产,九里山电厂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抓好工业集聚区建设。市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环境评价等基础工作基本完成,道路、水、电、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1亿元,16栋标准厂房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入驻项目41个,总投资103.6亿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管。先后与长城、信达等资产公司洽谈合作,为轮胎集团、化电集团等160多家企业处置不良债务30多亿元。积极应对冰雪灾害天气,及时协调解决煤电油运等问题,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生活。

(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总产达到192万吨,增长6%。温县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夏秋两季实现亩产一吨半,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攻关目标。加快畜牧业发展。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增长29.4%;200头以上奶牛饲养场达到80个,机械化挤奶站达到62个。全年奶类、肉类、蛋类产量分别达到14万吨、24万吨、27.5万吨,分别增长40%、8.4%、7.3%。大力开发“四大怀药”。“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到25.3万亩,规模以上怀药加工企业发展到65家,产品达168种。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完成义务植树620万株、成片林17.3万亩。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增长18.9%;实现利润11.7亿元,增长16.7%。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3家和20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专业村达到168个,专业乡达到26个。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5家,入社农户25986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1200余元,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49个乡镇、247个试点村的规划,集中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引导各类企业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实施项目116个,投入资金2300万元,各类公益性捐助4300万元。

(三)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巩固提升旅游业。加大了精品景区建设力度,投资1.12亿元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规范了旅游服务体系,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云台山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国内首家旅游研究基地在焦作成立,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全年共接待游客1202.8万人次,增长26.6%;门票收入3.6亿元,增长35.8%。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编制完成了《焦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基本框架,积极推进了太极拳文化开发的前期工作。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广电大厦、图书馆、科技馆、城市展览馆等基本建成。陈家沟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加快发展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商贸业和宾馆餐饮业增长较快,物流、金融、证券、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新型商品流通网络工程,建成了1100个标准化农家店。开展了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煤炭市场等整治工作,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推进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体系,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市直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国有流通企业产权改革稳步推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参加了第二届中博会、第十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举办了“两赛一节”等经贸洽谈会,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36个,实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20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我市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巴西帕辽莎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与韩国忠州市签订了友好城市意向书,推动了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修订和完善了鼓励外贸出口政策,积极引导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继续深化“效能革命”。以加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两清理、一整治”、“百人千企谋发展、我为纳税人服务”等活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荣获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

(五)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连接焦新高速公路的中原路建设项目,完成了新园路、民主南路、新丰二街等新建续建项目,对工业路、太行西路等主要道路、人行道、桥涵等市政设施进行了养护和维修,建成了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供水、供暖和燃气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城区段前期工作。(下转二版)(上接一版)完成了城区段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工作,制订了城区段沿线区域综合开发、拆迁安置等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开工面积36.7万平方米,建成16万平方米。新增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开工建设面积17.4万平方米。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对城市垃圾、经营秩序、户外广告等进行了专项治理,强化了规划执法检查和市容秩序的监督考核。有计划地放开了36条背街小巷作为城区瓜果蔬菜、小商品、夜市餐饮定点街市,为商户提供了合法经营场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焦新高速公路焦作至修武段建成通车,完成了常付线沁阳至孟州段等一批干线公路的建设任务,提高了县域之间的通行能力。

(六)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制定了《焦作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和节能减排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203个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大力实施“88126”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对88家企业的126个项目进行了整治,否决了53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上项目,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95起。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2天,比2006年增加11天。全市4个省控出境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1.7%,比省定目标高出21.7个百分点。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完成了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节能单位的节能规划及能源审计报告编制工作。对7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36家企业进行了专项大检查,全年共关闭拆除实心黏土砖瓦窑42座,关停小火电机组11.95万千瓦,关停了所有水泥普通机立窑。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总投资23.2亿元,重点推进了25个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39.6万吨,节水1733万吨。

(七)高度关注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筹资4.74亿元,办好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一是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85公里,新增沼气用户20074户,解决了23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完成了100所农村小学、初中改造任务,人民中学建设和实验小学改造顺利推进,改善了办学条件。三是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5.89%;增加了惠民医院优惠项目,加大了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工程进展顺利,繁荣了城乡文化事业。五是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为478个行政村和城市居民小区安装了体育器材。六是开展了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作,为全市婚育青年免费提供培训、婚检、孕前监测和药品。七是将全市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提高到了人均月补差41元。八是完成了20所敬老院新建、改建工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3%。九是提高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缓解了城市“双困”家庭住房困难。十是在城区新建了291个公交候车亭、451个公交站牌、325个候车席和33个公交港湾站台,购置了80台公交车,完成了9个供热支管网建设项目,中心城区蔬菜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启动。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教育督政,继续设立教育质量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支持中医事业发展,获得“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称号。成功举办了“两赛一节”、焦作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向前推进,大孝至爱的谢延信精神得到弘扬,谢延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34万人,援助832户“零就业”家庭1135人实现了就业。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了工伤保险制度,解决了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参保人数增加,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八)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化“平安焦作”创建活动,加快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保持了信访总量稳步下降态势。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公务员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基本满意。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创建活动,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目标,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广电、新闻、外事、气象、档案、史志、人防、地震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凝结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各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焦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焦作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工业经济中原材料初加工和能源消耗型工业比重过大,产业、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事关民生的一些具体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社会保障能力仍需提高;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作风建设还不到位,一些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仍需加大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主要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焦作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河南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机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拉动、开放带动、科技推动战略,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于全省水平,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1.73万吨以内,COD排放量控制在5.53万吨以内。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需要认真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政策导向,积极顺应调控。密切关注、认真研究、敏锐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动向、新变化,积极应对,顺势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

坚持“好”字优先,突出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人民群众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我们要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围绕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一是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工业投资要达到320亿元,比去年增长30%左右。要集中力量抓好总投资184.6亿元的60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风神股份年产500万套轿车子午胎、江河纸业年产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等项目,加快中铝中州分公司年产70万吨氧化铝、风神股份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中原内配工业园、沁澳铝业年产10万吨铝板带、卓林公司年产15亿平方米热转印碳带、艺龙塑胶公司年产1万吨宽幅民用膜、焦作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健康元年产1000吨医药中间体、河南裕华年产10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取九里山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做好佰利联年产20万吨金红石钛白粉、焦作东区热电机组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中铝中州分公司、焦作万方、风神股份、昊华宇航、焦煤集团等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中轴集团、沁澳铝业、中原内配、多氟多、黄河集团等一批30~50亿元企业。三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成长型好的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卓立烫印、健康元、江河纸业、思可达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使其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新生力量。以厦工工程机械、江河纸业高速纸机等装备制造为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健康元、广济药业、平光制药等为依托,打造生物产业基地。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研发机构。今年,力争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四是着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围绕做强做大主业,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加快焦作万方、昊华宇航、风神股份等企业战略合作向纵深推进,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支持中轴集团、月山啤酒、纳士科技、平光制药等企业与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实行重组,尽快做大做强。支持华泰陶瓷、科艺纺织、贝格耐火、坚固水泥等企业对外战略合作,尽快走出困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2家企业成功上市。五是着力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市工业集聚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工业集聚区。严把环保政策关、投资强度关,吸引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项目入驻,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要逐步向集聚区搬迁,促进产业和产品层次的提升。各县市工业集聚区也要搞好规划,分期实施,加快建设。六是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要切实关心企业家的成长和进步,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让农民愿意种粮,放心种粮,种放心粮,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加快发展果蔬、食用菌、“四大怀药”等高效特色产业。加快以奶业和肉鸡为主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多尔克司2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建设。二是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重点支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可追溯体系和预警应急防控体系。在中心城区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完善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三是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充分发挥蒙牛乳业、斯美特、焦作大用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公司 基地 合作社”的利益链接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农机、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解决农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13个自然村226公里的道路硬化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完成1万户农村户用沼气、10处集中供气工程及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富民网络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在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完成46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前实现“十一五”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完成第二批6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突出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认真落实《焦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强力推进太极拳文化开发建设,高水平编制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并开工建设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中心,积极申报太极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宣传促销,叫响太极品牌,推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开拓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以及东南沿海等高端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游和高端游。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整修改造峰林峡景区,建设云台山至峰林峡景区连接线、青龙峡游客服务中心和神农文化园,综合开发百家岩景点,青天河、神农山要争创5A级旅游区。切实搞好景区绿化,打造精品景区。推行标准化管理,推动一批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上档升级。抓紧谋划开发黄河湿地旅游资源,在沿黄一线打造新的旅游亮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