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寻一处离尘居所,与心灵对舞
某一天和朋友A 闲聊,说到对现有生活的评价,无意中一句“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朋友说了三个字:隐于市。朋友A 说完哈哈大笑,然后滔滔不绝地跟我描述未来的生活蓝图:“等我活到50 岁,我要回到农村老家建座别墅,在别墅侧面建一个院子,在院子中围一角水池,养上几尾鱼,再放几片睡莲,让禁锢的心灵在悠然自得间得到释放;或是寻一块苗圃,植几株花草,闲时下地劳作一番,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感受泥土的芬芳;或是美妙的周末,我和老伴肆意享受院子里明媚的阳光、婆娑的树影、舒适的藤椅和芬芳的清茶,以及树叶静静地落在水池上激起的银色鳞片……
这是朋友A 期待的未来生活。
而朋友A 所描述的一切,皆是我儿时的快乐天地:墙角桂花,庭前玫瑰,可以看四季变幻。
我记忆中的院子,有秋千、泥人、爬满墙角的绿藤、茵茵碧草,任由家人闲庭信步。一道矮矮的竹篱笆墙,虚虚实实地遮掩着一家人的生活,既是诗意的栖居,又是灵魂的居所。而如今身处浮华的都市里,当你真真切切地逃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村庄,实现了当一个体面的“城市人”的梦想时,你却时时找不到心灵的归属。此时人们再想找一处远离人尘的居所,已变得遥不可及。
这个社会的步伐过快,“由奢入健”的时代,过剩的物质条件仍然代替不了自然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人们对生活居所的不满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需求,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些看似不可或缺的东西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流于形式的奢华富贵与真正舒适惬意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就好比暴发户与世家子弟。前者追求耀眼的形式,后者更注重精神内涵。相对于前者,后者少了浮躁,多了经年的磨练和返璞归真的心态。寻一居所隐于市,这份避世的淡然在何处?也许,你可以尝试于家中建一方景与心的交会处。夜晚来袭,月光长远,你疲倦归家,家中有一方静世的美好之地,它能成功隔开世间喧腾的烟火气。
心中有庭,庭中有竹。古往今来,有众多名人雅士宁可过着“食无肉”的清贫日子,也不愿意放弃“居有竹”的庭院生活。无论是苏轼的“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还是白居易的“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抑或是李清照的“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所有这些咏叹,无不寄托着人们对“前庭后院”生活的深深向往。
人生是一个由生而死的过程,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心灵、回归健康人生。在你的庭院里,与三五好友品茶、养花、品画、安坐,感受四季新与旧的交错,从喧嚣回归平静。
行文至此,从生活回到设计,大道至简。
《景与心会Ⅲ》是《景与心会》系列图书的第三本,无论是稿件精选还是版面设计我们都和设计师做了无数次的沟通,获得了众多设计师朋友的支持和喜爱。在该书中,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庭院的设计、品位、格调,更着重于居住者的精神内涵、人文关怀、生活方式和生活情境的铺设。前两期的《景与心会》一出版就被一扫而空,读者有设计师、学生,甚至业主。想来,深谙浮躁的城市生活背后的人,早已懂得在物质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
鄙人如是,朋友A 如是。
时当三月,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让我们备感温暖的是我们对梦想的执着和坚持。《景与心会Ⅲ》在图书市场日渐萎靡的境况下出版,我们仍然坚持初心。
当身边大多数人都在聊“互联网 ”和“自媒体”时,我们仍然坚持做纸质品牌。这个社会的步伐过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座位,这里之前坐过谁,未来谁来坐?
时间终将会成就精品。只有大浪淘沙,优秀的品牌才能做到历久弥新。
《景与心会Ⅲ》一书付梓之际,仅以此拙文,献给所有为了梦想坚持初心的人。
愿你也能寻到一处离尘居所,与心灵对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