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被压实固结的程度可称为压实作用强度。定性表征压实作用强度的方法是在镜下描述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随着压实强度的增大,碎屑颗粒接触依次为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而定量的表征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二种:
1、颗粒的紧密度
前人多称填集密度,它是通过镜下测微尺或图象仪测量任意方向上的颗粒截距总长度来计算,具体算法如下:
颗粒的紧密度=(颗粒截距总长度/测量长度)×100%
显然,比值越大颗粒的排列越紧密,压实强度也越大。根据紧密度,按研究区最大原始孔隙度计算压实后损失的孔隙度,并按一定井段间隔计算孔隙压实梯度,以反映压实作用强度。根据这种方法可对压实作用强度进行分级(如下表)。
压实作用强度 |
弱压实 |
急剧压实 |
强压实 |
颗粒的紧密度(%) |
<70 |
70~90 |
>90 |
压实后损失的孔隙度(%) |
<10 |
11~27 |
27 |
孔隙压实梯度(%/100m) |
<1 |
>1 |
0.5 |
2、压实率
通过砂体原始孔隙体积与压实后的粒间体积进行对比,计算压实率。压实率反映了砂体压实后原始孔隙体积降低的百分比。
压实率=(原始孔隙体积-压实后粒间体积)/原始孔隙体积
上式中,原始孔隙体积可通过岩石颗粒粒度和分选性,应用Sneider图版进行估算,而压实后粒间体积一般是通过薄片估算的。粒间体积包括孔隙体积、胶结物体积和杂基体积。在压实率计算中,最好在每个深度段选择不同岩性进行计算,并建立不同岩性的深度一压实率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