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林业经济理论研究历史

2022/07/16111 作者:佚名
导读:在林业经济学的定位方面,李书昭(1985)认为林业经济学是专门研究林业从农业经济学和工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部门经济学,皮特·H·皮尔森(1992)认为林业是管理土地和森林的一门应用科学,是为了社会性的目的而管理森林。在世界范围内,林业经济学也只是定位于应用性、实证性研究,更为主动的仅仅是学术战略性研究,即从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林业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具体来说,也就是将理论经济界的最新研

在林业经济学的定位方面,李书昭(1985)认为林业经济学是专门研究林业从农业经济学和工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部门经济学,皮特·H·皮尔森(1992)认为林业是管理土地和森林的一门应用科学,是为了社会性的目的而管理森林。在世界范围内,林业经济学也只是定位于应用性、实证性研究,更为主动的仅仅是学术战略性研究,即从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林业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具体来说,也就是将理论经济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林业经济系统,或者对系统内的新问题、新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并说明。

在林业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方面,按时间顺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978年,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运行完全依赖于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进行林业经济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当然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它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分析,研究林业经济生产中出现的大量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就是研究林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规律和发展的必然性。如果说林业生产活动有其理论指导的话,也是完全照搬前苏联的一套计划制度。事实上这个阶段内不存在林业经济的理论研究,或者充其量只是林业生产领域的依赖于实践经验生产管理。当然,这种生产指导及其产值的完成是在国家宏观国民经济计划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考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木材及其林产品的需求量。在第二阶段,指政府确立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开始到现在。这个阶段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因而指导林业经济实践的理论基础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于是西方经济学被引进代林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并成为进行林业经济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

至于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李书昭(1985)认为林业经济学理所当然地应该以经济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应从宏观经济学观点结合林业的自然规律来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林业经济的微观领域,要研究从采种、育苗、植树造林、采伐利用、森林保护到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和管理体制、经济核算均是林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加拿大的皮特·H·皮尔森认为,很显然,我们不能把林业从作用于其他活动的经济力量中分离出来。对森林游乐、美化环境和生态效益以及木材生产需要的强度和种类的增加,使得对人类多种需求的选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正是林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因而林业经济理论必须回答就如何管理和利用森林做出决策,同时还须考虑林业经济活动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邱俊齐教授(1982)认为,林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对森林资源的认识;②对林业生产特点的认识;③对要素配置特点的认识;④对各种经营模式的认识;⑤对林产品市场的规律性识别;③政府对林业的宏观管理行为的认识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