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技术壁垒极大的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进行和发展,也不利于国际分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全世界的商人都需要国际标准。广泛采用国际标准,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有助于消除横亘于各国之间的贸易技术壁垒。
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其常用标准一般一年有一个增补版本,第二年改出修订的新版本。美国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法规标准,每年两次补遗,三年修订一次。标准化工作对设计、生产、使用中出现的变化反应迅速及时。国际标准从提出建设草案开始到颁布正式标准约需5-7年的时间。据有关资料报导,ISO标准每5年复审一次,平均标龄4.92年。1979年3736件一次标准中,标龄在5年以内的有2100件,占总数的55.8%,还有相当一部分标准的标龄在5年、l0年以上。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各工业发达国家不仅想把自己国家标准纳入国际标准,甚至把科研论文和试验报告也提交会议讨论,目的是将其纳入国际标准。因此,跟踪国际标准化的一切技术活动,可直接了解到很多与我国有用的实用技术,编制过渡试行标准,一旦国际标准颁布,再修订成正式标准。
大部分国际标准都是以已出版的国家标准(或大公司标准)为基础制定的,若某个国家的某项标准被世界公认,并采纳为国际标准,不仅可以节约这些国家制订修改国家标准的费用,而且在生产上轻车熟路,贸易上也先声夺人。中国有关单位针对“金属粉末可被氢还原含量的测定方法”国际标准草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的方案,被IS0/TCl19/SC2采纳为国际标准,采用该方法的测氧仪已在中国批量生产,广泛用于冶金、地质、机械等部门,并作为配套设备出口巴基斯坦、罗马尼亚等国。
中国现有的众多标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订的,被人们称之为生产型标准。主要特点是:标准是为组织生产服务的,从生产角度考虑多,从用户和市场需求变化角度考虑的少;标准多为强制性,指标过多,过于繁杂,内容过细,适应性差;标淮内容与生产工艺紧密相联,更新周期较长。很显然,生产型标准缺乏必要的自由度和应变性,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为此,应将生产型标准转变为贸易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把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用户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同一产品可根据不同国别、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等采用灵活、不同类型的标准,使其覆盖面相对较宽,产品规格齐全,使用性能或体现产品特性的指标要比较宽松并划分不同档次以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
2、贸易型标准更新速度快。贸易型标准不与工艺相关联,有利于打破只有工艺成熟、生产稳定才能制定标准的局面,有利于贯彻"积极采取国际标准"的方针,有利于采用超前标准化工作。
3、贸易型标准是非强制性的,出口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应与国际贯例一致,从总体上看应都是非强制性的供外商选用。
4、贸易型标准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包装要求。国际市场上客户对产品的外观和包装都十分重视。生产型标准涉及产品外观和包装的内容较少,使得我国一些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外观和包装不行而在国际市场上登不上大雅之堂,价格上不去,或由于包装问题而使产品质置受损,导致贸易中索赔严重。因此,标准中不仅对产品质置做出明确规定,还要对产品外观包装质量作出明确规定。
5、贸易型标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困扰着地球,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与和平、发展并列的三大主题之一。环境因素正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要求。因此,在制定贸易型标准时应注意提高绿色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倡导清洁生产,提供清洁产品,注重IS01400国际标准对中国外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