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森林地理世界森林地理分布

2022/07/16123 作者:佚名
导读: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0.3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2.3%。由于气候,特别是热量、水分及二者配合状况的影响,森林在世界上分布很不均匀,类型也极为复杂多样。随着海拔升高而引起的热量和水分重新分配,导致森林群落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纬度增高,热量依次递减;经度不同,湿度和降水量有很大差异,这又导致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一般将北半球及热带范围(包括南回归线以北)划分为 4大林带式林区。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陆

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0.3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2.3%。由于气候,特别是热量、水分及二者配合状况的影响,森林在世界上分布很不均匀,类型也极为复杂多样。随着海拔升高而引起的热量和水分重新分配,导致森林群落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纬度增高,热量依次递减;经度不同,湿度和降水量有很大差异,这又导致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一般将北半球及热带范围(包括南回归线以北)划分为 4大林带式林区。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陆地面积小,植物区系与北半球迥然不同,划作一个大林带或一个大林区。

森林地理北方针叶林带

苏联称泰加林,意即沼泽林。因到生长季节积雪消融,林地湿如沼泽而得名。美国称北方森林,早期欧洲林学家称为云杉林带。位于北半球北纬50°以北,与冻原带连接。从欧洲北部的挪威,经瑞典、芬兰、苏联北部向东伸展进入亚洲西伯利亚,直达太平洋西岸,再越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然后向东南扩展,几乎横跨整个加拿大南部及美国北部。中国的大兴安岭林区属于这个林带。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严寒且时期长;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树种组成简单,通常由云杉、松树、冷杉、落叶松等属组成大面积纯林。云杉、臭冷杉、针叶深绿,林冠稠密,林内阴暗,又称暗针叶林。落叶松和一些阳性松类组成的森林,林内透光度大,称明亮针叶林。大面积森林在特定条件下处于向云杉林或冷杉林演变的演替阶段,但在沙土地处于亚顶极性状。林层简单,林相整齐,立木通直,出材率高,是世界上重要商品材的来源。在这个大的林带范围内,至今还保持大面积的原始林。主要伴生阔叶树种是桦树和杨树。

森林地理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带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约在北纬30°~60°,甚至更北。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温暖的生长季和寒冷的休眠季。落叶阔叶树的季相反映了这种季节性的气候,但也有许多针叶树分布,部分地区则以针阔混交形式出现。主要组成树种有落叶阔叶树的山毛榉属、栎属、栗属、桦木属、赤杨属、槭树属,以及椴树属、白蜡树属等。山毛榉属在欧洲及北美中纬度的落叶阔叶林中普遍分布,因此欧洲早期林学家称其为山毛榉林带和栗林带。带内存在很多针叶树种,如松属、铁杉属、圆柏属、花旗松属、侧柏属、扁柏属、崖柏等。它们在有些地区形成大面积纯林,如美国西部的花旗松、黄松、西部白松、东部白松等。这个林带的森林分布很不均匀,也不连续,因处于历史悠久的农业地带,原始林受到破坏,人工林比较普遍。

在上述两个带之间,存在北方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相混合的过渡地带。

森林地理亚热带森林带

又称暖温带森林,有的林学家称为樟林带或照叶林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到北纬35°,带内降水量及季节分布差异很大,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森林面积不广。主要有两大类型:

①分布于大陆西岸及地中海沿岸的冬雨型森林。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多雨。在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是木栓栎、刺栎和油橄榄林,当地称为马奎斯。在美国西部主要是密花石栎、黄背栎、加州月桂及西洋腺果梅林等,当地称为沙巴拉。

②分布于大陆东岸的夏雨型森林。如中国东部,日本及北美洲东部地区,雨量较多,雨季与生长季一致,森林发育良好,有高大的常绿阔叶树。特别是中国东部除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的常绿树种外,还有许多比较耐寒的热带常绿树种。在亚洲亚热带林范围内,还广泛分布散生竹类。北美洲的亚热带树种较少,主要为常绿栎类,竹类更少,但有许多针叶树种如松科的松属,杉科的杉木、柳杉、水杉、落羽杉、柏科的柏木、扁柏属等。

森林地理热带林

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在这一辽阔范围内因降水、气温的差异,又可分为下列3大森林类型:①热带雨林。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无明显的旱季。这一林带主要有 3大林区:中美洲及南美洲北部地区,包括加勒比海诸岛与亚马孙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非洲的刚果及赤道西海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赤道附近太平洋诸岛与澳洲北部。树种极多,但也有一些单优群落,如亚洲由龙脑香科树种组成的森林;南美洲的毛拉豆林等。②热带季雨林或热带季风林。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旱季。旱季有部分树木如柚木、木棉等落叶。在亚洲还广泛分布丛生竹。③热带干旱林及稀树草原。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树种常有刺或树冠扩展,分布稀疏。

另外,热带海滨有红树林分布;沿海及岛屿多棕榈科植物。有的欧洲林学家称热带林为棕榈林带。

森林地理南半球森林区

南回归线以南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包括南美洲、非洲南部和大洋洲。森林面积不大,分布于沿海或山地,树种与北半球的差别明显。阔叶树主要为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桉树属和假水青冈属;主要针叶树南洋杉属及贝壳杉属是南半球所独有;罗汉松属也以南半球分布为主,北半球较少。

中国森林地理条件的特点 中国森林的自然分布及类型主要决定于下列地理因素:①气象因素。中国东部由北到南不同的气候带决定了大的森林类型。中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冬季西伯利亚寒潮频繁入侵,比其他同纬度地区的温度低,夏季大部分地区受来自东南的太平洋高压气团的控制,形成雨季,并有强烈台风侵袭。全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由森林气候(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 转向草原和荒漠气候。但新疆天山承受西来的大西洋水分;阿尔泰山承受北来的北冰洋水分;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承受西南来的印度洋水分,使得这些地区也出现不同类型的森林。②地形因素。中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从此向北、向东和向南,高度逐渐下降至平均海拔1000~2000米;再向外伸展为东北、华北、江汉、江淮的平原以及浙闽、两广南部的丘陵和三角洲等,平均海拔降至500米以下。这样的梯级高差影响气候,从而影响森林分布和森林类型。同时,多列东西向的山岭和一些基本上南北向的山系也改变着季风的方向,致使由北到南的温度和由东到西的降水量出现明显的阶梯界限,森林植被类型也随之而有差别。中国中部及南部因多山而构成的局部气候条件,为很多古老植物提供了避难所。西南高山峡谷区,垂直高差悬殊,有明显的森林垂直带谱。台湾省的高山地区则为冷杉和云杉的分布提供了条件。③地理位置因素。中国北部林区与世界北方针叶林带相接;南部与东南亚及大洋洲热带林通连;西部与中亚相连并与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相通。这样的地理位置,为中国蕴育和保存丰富的森林植物种类和森林类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漫长的历史过程和众多的人口,中国平原盆地的森林早已被开发成为农业用地;其周围丘陵山地的森林也受到严重破坏,但有较大的面积的人工林(包括竹林)。气候比较干旱和陡坡地形上的森林,一经破坏,就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山地土层瘠薄或基岩毕露,成为荒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