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气压带气压带分布

2022/07/16174 作者:佚名
导读:按照地理位置,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分为 :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极地高压带(南北极点附近)。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由

按照地理位置,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分为 :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极地高压带(南北极点附近)。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由于这个地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压带。

这样,在假设不自转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七个气压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