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淮安水文化
作者:卫爱玲
淮安与水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其治水与文化之间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诗歌作为古代文学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从产生的那天起,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淮安历史文化的重要开端就来自于水,而丰富的记淮诗歌就以它充满丰沛的文化生命力,真实记载了淮安古城英雄史诗般的历史。
由于淮安的特殊地理位置,记述淮安的古诗词中,与水相关的诗篇占得分量较重,约有一百余首,宛若撒落在淮安文化长河中的颗颗珍珠,璀璨夺目。特别是一些颂扬赞美治水功臣、治水精神及治水活动的诗篇,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造福人民的水利先贤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流露出对淮安水域风情的赞美之意,为研究淮安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鲜活的资料,显得弥足珍贵。
夏商周时期淮安境内已获相当程度的开发,“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古代淮河在淮安境内有上、中、下三个大的洲渚,物产富庶,风景宜人,周幽王曾率领臣仆来这里鼓钟游乐。《诗经·小雅·谷风》中有一首《鼓钟》诗记载了此事,这首诗是淮安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古老的诗歌。
公元243年,曹魏大将邓艾在今金湖白水村戍守屯田,开白水塘。“手持镰,肩扛枪,两件事情一模样。吴米香,蜀禾甘,怎胜曹营米干饭。芝麻扁,豌豆圆,还是屯里粮食全。”这首《屯田歌》就是当时士卒边戍边耕,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口头传唱的歌谣。
隋炀帝杨广在淮有两处行宫,一处在盱眙第一山,一处在今宿迁市泗洪境内。《早渡淮》就是杨广离开行宫渡淮之作。
唐初,涟水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为运销淮盐,开运盐河,淮安盐运又兴,同时楚州、泗州也逐渐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名城。唐代诗人高适在《涟水题樊氏水亭》一诗中有“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蓠下,渔樵耳目下”的佳句,反映了当时境内水利便利,农业经济发达,群众生活富足。这一时期记述淮地水事的诗文很丰富,如唐初诗人、书法家虞世南的《奉和出颖至淮应令》一诗对古淮安有这样一段描写:“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邗沟非复远,怅望悦宸襟。”诗中邗沟指从江都到淮安的一段最古老的运河。“养蒙分四渎,习坎尊三荆。徒帝留余地,封王表旧城”这是骆宾王在《早发淮口望盱眙》中以大写意的方式描写古淮安的水域风貌和人文历史,诗中“四渎”指江、淮、河、济皆独流入海,“三荆”即三楚。唐宝历二年,白居易与刘禹锡一同应诏回洛阳,途经楚州,刺史郭行余盛情挽留,游览楚州名胜,留下了一组诗篇,其中白居易的名句“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水当楼”千古流传。
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苏轼在泗州留下的《再过泗上》中,有“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之绝句,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邗沟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写过一首《邗沟》诗:“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全诗用白描手法,勾画出深秋季节的邗沟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以及渔家欢乐自在的水上生活。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境内再度遭受兵火的荼毒,加之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使人民生活雪上加霜,经济萧条。宋元时期,府、州、县学普遍建立,文化名人过往颇多。苏轼在宦海中沉浮,至少有十余次经过淮上,留有“默数淮上十往来”的诗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赵孟頫等大家的珍品。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所作的《望淮口》、“米南宫”——米芾《赤岸阻风》、文天祥《小清口》、杨万里的《至洪泽》、萨都剌的《过淮河》、陈孚的《黄河谣》都是这一时期作品。其中 “排空卷云若飞电,随风逐浪庸何伤”、“长淮绿于苔,飞下桐柏山。黄河忽西来,乱泻长淮间;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等诗句常为今人引用。
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使这一时期的治水诗作进入鼎盛时期。这些作品或记述治水活动,或缅怀治水先贤,或赞美治水精神。如李东阳《送平江伯陈公漕还淮安》、王典《河堤工成》、丁大来的《平江伯祠》、顾炎武的《淮上有筑堤之役》、耿征雨的《淮堰》等。陈瑄在淮开清江浦,总理河运和漕运,多有建树。淮安人民为纪念这位治水名臣在里运河南岸建有平江伯祠。诗人丁大来留有:“无勋崇庙祀,历世叹公长。功业存疏凿,香烟重典章。水流新日月,人拜旧冠裳。明德依然是,丹青半夕阳”的赞美之词。同时期还留下许多表现淮水风高浪急、环境艰险的诗,如李东阳的《过黄河》、吴承恩的《瑞龙歌》、万寿祺的《清江浦》等,他们在诗中不得留下了“皆云龙怒驾狂涛,人力无由杀其势”、“千里江淮一线横,浊河鼓浪未能平”等千古流传的诗句,也表达出赞叹官民团结,勇于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深远意境。
古典诗词中的水文化赏析
作者:姜本红
摘要: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当诗人驻足水边,凝望江河湖海的水面时,或激昂奋进,歌豪迈慷慨之志;或凄苦哀怨,叹伤感失落之意;或情意绵绵,颂人间天上之情。水激发诗人的壮志,抚慰诗人的心灵,净化诗人的情感;诗人则赋予水以不同的情感和不朽的灵魂。
从文学中感受水文化的魅力——《100篇咏水诗文》评介
作者:尉天骄
摘要:阅读咏水诗文是水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思想文化界兴起“文化热”。与之同时兴起的还有其他热点,但很多都昙花一现,风光不再了,只有“文化”越来越引起关注,成为全社会重视的话题。“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已经写进了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水文化,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