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水毁成因和治理

2022/07/16162 作者:佚名
导读:沿河路基水毁的成因及治理 (1)沿河路基水毁成因 沿河(溪)公路受洪水顶冲和淘刷,路基发生坍塌或缺断,影响行车安全,乃至中断交通,称为沿河路基水毁。它常发生在弯曲河岸和半填半挖路段。主要成因有下列几种: 1.受洪水顶冲、淘刷的路段,路基缺少必要的防护构造物; 2.路基防护构造物基础处理不当或埋置深度不足而破坏,引起路基水毁; 3.半填半挖路基地面排水不良,路面、边沟严重渗水,路基下边坡坡面渗流普遍

沿河路基水毁的成因及治理

(1)沿河路基水毁成因

沿河(溪)公路受洪水顶冲和淘刷,路基发生坍塌或缺断,影响行车安全,乃至中断交通,称为沿河路基水毁。它常发生在弯曲河岸和半填半挖路段。主要成因有下列几种:

1.受洪水顶冲、淘刷的路段,路基缺少必要的防护构造物;

2.路基防护构造物基础处理不当或埋置深度不足而破坏,引起路基水毁;

3.半填半挖路基地面排水不良,路面、边沟严重渗水,路基下边坡坡面渗流普遍出露,局部管涌引起路基坍垮;

4.风浪袭击路基边坡,边坡过量水蚀而坍垮。

(2)防治沿河路基水毁的措施

防治沿河路基水毁的措施,可以采用设置不漫水丁坝、漫水丁坝和浸水挡土墙等。

桥梁水毁的成因及治理

(1)桥梁水毁的成因

桥梁受洪水冲击,墩台基础冲空危及安全或产生桥头引道缺、断,乃至桥梁倒坍,称为桥梁水毁。其主要原因有下列两种:

1.桥梁压缩河床,水流不顺,桥孔偏置时,缺少必要的水流调治构造物;

2.基础埋置深度浅又无防护措施。

(2)防治桥梁水毁的措施

防治桥梁水毁的措施,可根据情况采取增建各种水流调治构造物和墩台基础防护构造物,具体如下。

1.增建水流调治构造物防治桥梁水毁。

①稳定、次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

稳定、次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措施,可根据调整桥下滩流、河床冲淤分布的实际需要及水流流向等情况分别加以选择。

·正交桥位,两侧有滩且对称分布时,两侧桥头布置对称的曲线形导流堤。

·正交桥位,两侧有滩但不对称分布时,两侧导流堤一般布置成口朝上游的喇叭形。大滩侧为曲线形导流堤,小滩侧为两端带曲线的直线形导流堤。

·桥位在河流弯道上,凹岸布置直线形导流堤,凸岸布置曲线形导流堤。

·桥位与河槽正交,一侧引道向上游与滩地斜交,另一侧引道与滩地正交时,斜交侧桥头布置梨形堤,引道上游侧设置短丁坝群。当水深小于1m,流速小于1m/s时,可以边坡加固代替短丁坝群;正交侧桥头设置直线形导流堤。

·桥位与河槽正交,一侧引道伸向下游与滩地斜交形成“水袋”,另一侧引道与滩地正交时,斜交侧桥头设置曲线形导流堤,引道上游进行边坡加固,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小型排水构造物,以排除“水袋”积水;正交侧桥头设置直线形导流堤。若斜交侧滩地不宽,可设封闭导流堤消除“水袋”。

·斜交桥位,两侧有滩地对称分布时,根据河槽流向,锐角侧设梨形堤,另一侧设两端带曲线的直线形导流堤。

②不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

在不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可根据河岸条件、河床地貌及桥孔位置等情况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桥梁位于出山口附近的喇叭形河段上,封闭地形良好,宜对称布置封闭式导流堤。

·引道阻断支岔,上游可能形成“水袋”。为控制洪水摆动,防止支岔水流冲毁桥头引道,视单侧或双侧有岔及地形情况,可对称或不对称设置封闭式导流堤。

·一河多桥时,为防止水流直冲两桥间引道路基,可结合水流和地形条件,在各桥间设置分水堤。

·桥梁位于冲积漫流河段的扩散淤积区,一河多桥而流水沟槽又不明显时,宜设置漫水隔坝,并加强桥问路堤防护。

③增建各种调治构造物具体布置与设计,参照现行《公路桥位勘测规程》有关章节的规定。

2.增设冲刷防护构造物防治桥梁墩台水毁。

桥梁墩台明挖(浅埋)基础,应根据跨径大小、桥位河段稳定类型,分别增建基础防护构造物。当河床较稳定,冲刷范围小时,宜采用立面防护措施;当河床稳定,冲刷范闹较大时,宜采刚平面防护措施。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