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水资源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
第1章 水资源简况
1.1 全球水资源简况
1.2 我国水资源简况
1.3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简况
1.4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面临的问题
第2章 水资源保护基础
2.1 水体污染的来源
2.2 水污染物的分类及危害
2.3 地表水体污染与自净机制
2.4 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2.5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
第3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总论
3.1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发展历程
3.2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3.3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3.4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平年与控制指标选取
3.5 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标和总体布局
3.6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及工作程序
第4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2 现状调查
4.3 现状评价
4.4 主要问题分析
第5章 水功能区划
5.1 水功能区划发展历程
5.2 水功能区划体系
5.3 长江流域片水功能区划现状情况
5.4 水功能区复核
5.5 水功能区调整与补充划分
第6章 水质模型与水域纳污能力计算
6.1 水质模型及纳污能力计算发展概况
6.2 水质模型
6.3 水体纳污能力计算
6.4 模型参数估算
第7章 污染物排放量和人河量预测
7.1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7.2 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第8章 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方案
8.1 基本概念
8.2 入河控制量制定方法
8.3 水功能区入河控制量时空分解方案
第9章 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9.1 入河排污口管理主要问题识别
9.2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
9.3 入河排污口布设规划方案
9.4 入河排污口优化与整治指导意见
9.5 人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第10章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10.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0.2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0.3 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第11章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1.1 生态需水与保障
11.2 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
第12章 面源控制与内源治理
12.1 面源污染控制
12.2 内源治理
第13章 地下水水资源保护
13.1 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13.2 超采区评价
13.3 地下水功能区划
13.4 地下水保护措施
第14章 水资源保护监测
14.1 规划技术路线
14.2 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网规划
14.3 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第15章 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15.1 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
15.2 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5.3 水资源保护管理主要内容
第16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信息系统
16.1 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16.2 水资源保护规划信息系统框架
16.3 数据库系统
16.4 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下篇 水资源保护规划案例
第17章 水功能区划分案例——汉江流域水功能区划
17.1 汉江流域概况
17.2 水功能区划分成果
第18章 水功能区调整案例——汉江干流钟祥段水功能区调整论证
18.1 拟调整的水功能区现状
18.2 拟调整河段上下游水功能区状况
18.3 区划调整方案
18.4 区划调整影响分析
18.5 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18.6 对取、排水的影响
第19章 纳污能力计算案例——三峡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19.1 三峡水库概况
19.2 水功能区划
19.3 库区水环境现状
19.4 纳污能力分析
第20章 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预测案例——滇中调水工程水资源保护规划
20.1 滇中调水工程规划概况
20.2 污染源调查评价
20.3 污染源排放量及入河量预测
第21章 水源地保护措施案例——丹江口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实施方案.
21.1 丹江口水库基本概况
21.2 现状供水情况
21.3 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21.4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21.5 水源地泥沙和面源污染控制
21.6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管理实施方案
第22章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案例——岷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22.1 现状调查及评价
22.2 水生态胁迫因素及主要问题分析
22.3 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对象及范围
22.4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目标及措施
第23章 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案例——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23.1 汉江流域概况(略)
23.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23.3 规划原则和依据
23.4 规划水平年和规划目标
23.5 监测站网规划
23.6 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第24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措施综合案例——三峡水库库区水资源保护规划
24.1 三峡库区概况(略)
24.2 现状调查与评价
24.3 规划任务与总体布局
24.4 入库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24.5 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24.6 面源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