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严格执行国家《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围绕水质改善目标,结合转型升级要求,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鼓励企业主动提高标准,淘汰相对落后的低端低效产能。对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除减排治污、生态保护类新建、扩建项目。(经信局牵头,发改局、环保局等配合,经开区,各相关乡镇场、街道落实。以下均需经开区和项目所在地乡镇场、街道落实,不再列出)
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重点开展小型化工、塑料、印染、造纸、电镀等“十小”行业取缔整治工作,制定取缔项目清单。2016年年底前全面取缔到位。(环保局牵头,经信局、发改局等配合)
根据流域水质目标、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分区域、分流域制定并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严格的等量或减量置换。提高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准入门槛,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环保局牵头,发改局、住建局、水务局、经信局、农委等配合)
加快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水务局牵头,环保局、农委等配合)、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环保局牵头,水务局、农委等配合)。到2020年,完成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要制定并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水务局、环保局牵头,发改局、农委等配合)。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等涉水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加快构建以洪泽湖-淮河水道为横轴,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为纵轴的“一横两纵”水生态廊道(环保局牵头,发改局、住建局、水务局、农委等配合)。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确保在城市规划区内保留足够的水域面积(规划办负责)。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实行占用水域等效替代制度,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水务局负责)。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保证生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重要湿地等生态空间(国土局牵头,农委配合)。
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规模。把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城乡规划蓝线作为产业布局的前置条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严格依据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结果布局。加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空间和产业关联配置,采用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建立区域产业关联循环体系。(发改局、经信局牵头,国土局、住建局、水务局、环保局、农委等配合)
加快城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2016年,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现有化工、印染、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等污染较重企业,制定企业改造退出方案和清单。到2020年,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染较重企业改造退出任务。(经信局牵头,发改局、环保局、住建局等配合)
巩固化工、电镀等行业多轮整治成果,按照“调高调优调轻调绿”思路,以企业循环化、清洁化改造为抓手,深入推进传统重点行业转型升级。2016年,制定化工、造纸、焦化、印染、原料药加工、电镀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建立清洁生产企业清单和清洁化工艺改造项目清单,全面推进清洁化改造。2017年年底前,清洁化改造项目全部完成,造纸行业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环保局牵头,经信局、发改局等配合)
开展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排查,全面推行工业集聚区企业废水、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废水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集聚区内企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善工业集聚区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面整治化工园区,化工企业不达接管要求的一律限期治理,所有园区及企业均建成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摸底调查,明确淘汰企业、项目、工艺(设备)清单和限期治理计划。2016年年底前,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加强工业污泥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工业污泥得到安全处置。对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重点行业废水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危险废物属性不明的,开展危险特性鉴别工作。(环保局牵头,经信局、商务局、科技局等配合)
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超年限商用船舶、渔业船舶等年度淘汰清单,按期完成淘汰工作。2021年投入使用的内河船舶执行新标准,其他船舶于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经改造仍不能达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规范船舶修造和拆解行为,严格船舶修造和拆解行业准入,建立船舶修造和拆解行业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船舶修造和拆解单位按要求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禁止冲滩拆解。(交通运输局牵头,经信局、环保局、农委、市监局等配合)
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开展港口、码头、装卸站、船舶修造厂废水治理与废弃物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调查,编制实施港口码头装卸站污染防治方案。港口、码头建设配套的污水存储、垃圾接收暂存设施,完善区域污水管网、垃圾转运服务体系,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港口、码头接收的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2020年年底前,所有港口、码头、船舶修造厂污染防治设施达到建设要求。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应配置事故应急设备和器材,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活动污染水环境的应急计划。(交通运输局牵头,商务局、住建局、环保局、经信局、水务局、农委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