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中的油气藏,可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型。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就是一个由常规油气藏到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世界油气勘探开始进入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时代,特别是由于非常规油气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主要建立在常规油气藏研究基础上的传统石油地质学理论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油气勘探开发新形势的需要,不少重要的石油地质学概念和理论(如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和成藏理论等)亟待重新认识和完善。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在形成和分布上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且与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历程相反,油气藏的形成往往是一个由非常规到常规油气藏形成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由连续型聚集到不连续型聚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连续、准连续和不连续3种油气聚集,它们代表了地壳中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类型。
在含油气盆地中,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或连续、准连续和不连续油气聚集,常常共生共存,但又“相生相克”,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和独特的分布规律。在此情况下,开展油气藏由连续到不连续全过程的研究,揭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油气聚集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对于当前以及今后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的勘探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油气藏(reservoir,pool):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聚集。注:“单一圈闭”: (1)受单一要素所控制;(2)流体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边界。
油藏:圈闭中只有石油的聚集
气藏:圈闭中只有天然气的聚集
油、气藏:圈闭中既有油也有气的聚集
商业性油气藏(工业性油气藏,commercial reservoir):在一定的政治、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单个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分布典型(重力分异)
(1)底水油藏:油柱底下到处都有可动水的油藏。(油水界面海拔高度高于储层底面高点海拔)
(2)边水油藏:油藏高点附近的油柱下无底水,边部才有底水的油藏(边水)。
(3)气顶油环油藏:油气藏高点附近气柱下无底油,油体呈环状分布。
油气藏按圈闭的成因分类:构造油气藏,包括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和刺穿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包括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包括构造型水动力油气藏和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包括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构造-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和构造-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
除上述分类外,还有过去流传较广的布罗德分类。根据储集层的形态把油气藏分为:层状油气藏,包括背斜穹窿油气藏和遮挡油气藏;块状油气藏,包括构造突起油气藏、侵蚀突起油气藏和生物成因突起油气藏;不规则油气藏,包括在正常沉积岩中的透镜体油气藏、在古地形凹处的砂岩体油气藏、在孔隙度和渗透率增高地带中的油气藏以及在古地形的微小突起中的油气藏。
主要是由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作用首先破坏圈闭的严密性,引起油气逃逸或遭受氧化和水力冲刷,使油气藏部分或全部被破坏。原生油气藏破坏后,也可能形成次生油气藏。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作用也能使油气藏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