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济南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简介

2022/07/16204 作者:佚名
导读:一、规划背景 发展城市森林,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1999年我国开展关注森林活动,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前,全国已有6个省会城市及我省威海市等共1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我市素有泉城美誉,群泉与森林息息相关,增加森林资源,是保障泉水持续喷涌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泉城风貌的重要手段。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

一、规划背景

发展城市森林,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1999年我国开展关注森林活动,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前,全国已有6个省会城市及我省威海市等共14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我市素有泉城美誉,群泉与森林息息相关,增加森林资源,是保障泉水持续喷涌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泉城风貌的重要手段。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推进森林泉城建设,对于我市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具备了一定有利条件:一是各级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建设,始终把推动林业发展作为改善泉城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组织保证、制度建设和财力支持上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运会和园博会的成功举办,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及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积累,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和社会氛围。三是我市拥有山、泉、湖、河兼具的独特自然环境以及气候、土壤、水文等适宜的自然条件,现有40万亩荒山、5万亩疏林地、25万亩宜退耕还林地、22万亩水系宜林地和10万亩需造林绿化的重点风沙区,为创建工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和可利用土地空间。四是全市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以及低碳和绿色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重要推动力。五是我市作为以泉水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森林文化与泉水文化相互交融,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六是我市开展保泉绿化工程、大环境绿化工程、破损山体治理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和造林绿化行动,以及园博园建设和大明湖扩建改造等生态工程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二、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打造森林泉城为目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建成具有济南特色的山、泉、湖、河、城与森林相融合的国家森林城市。

(二)规划期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期为8年,分两期建设:2010~2015年,通过实施城市森林建设各项工程,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2016~2017年,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提升城市环境竞争力。

(三)规划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文化引领,延续泉城文脉,突出泉城特色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建设“近自然”森林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分区实施的原则;坚持造林与管护并重、建设与改造并举的原则。

(四)规划目标。用5至8年的时间,重点实现覆盖率等指标的突破,其他各项生态建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有林地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丘陵区达到40%以上,平原区达到20%以上;中心城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中心城主城区和县城建成区建有多处休闲绿地,满足市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道路和水系水岸绿化率均达80%以上,建成湿地恢复与保护区和湿地公园10处,建设完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8处。

(五)规划布局。通过城市森林建设,提升一核、带动两区、突出三带、辐射四极,建成南北呼应、东西贯通、点面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体系。

“一核”,是指中心城主城区。该区域内建设以乔木林为主的各类公园、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形成森林泉城的绿色核心。

“两区”,是指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北部风沙防治区。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南部山区,重点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森林经营;北部风沙防治区,是指北部平原区,重点实施沙化土地治理和农田林网建设。“三带”,是指环城景观带、水系保护带和路域绿化带。环城景观带,是指中心城南依绕城高速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南线、北沿黄河和小清河、东沿巨野河、西沿玉符河形成的总长125公里的环城带,主要建设景观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系保护带,是指沿南水北调明渠、4条引黄干渠、16条主要河流两侧及54处水源地、13处湖泊水库周边区域,主要建设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堤林。路域绿化带,是指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和铁路两侧区域建设完善绿色通道,突出城市出入口等景观节点建设。

“四极”,是指章丘、平阴、济阳和商河4个县城建成区,建设以乔木林为主的各类公园、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承接中心城主城区绿色核心的辐射,并带动县域城市森林建设。

三、重点工程规划

依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结合我市实际,重点规划十大创建工程。

(一)城镇绿化提升工程。

1.中心城主城区森林建设规划。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河道整治、道路建设中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文化引导为指导原则,实施市级综合性公园、区级公园、山体公园、街头和社区游园及各类附属绿地建设,合理配植乔、灌、地被植物,形成生态良好、结构合理、宜业宜居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城市绿地质量,有效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净化大气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中心城主城区增加2.72万亩公共绿地(具体指标见附表1)。人均城市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城市公共绿地10平方米以上,中心城旧城片区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以上。中心城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以上,绿地率达34%以上;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2016~2017年,进一步完善提升中心城主城区绿化景观效果。

2.县城建成区森林建设规划。章丘、平阴、济阳、商河4个县城建成区利用公园、单位闲置地、社区隙地和街区空地,以及城市主干道路和环城道路进行植树美化;通过城市立体绿化和立面绿化,增加绿化面积。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9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地率达33%以上;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2016~2017年,进一步提高县城建成区绿化层次和水平。

3.村镇森林建设规划。乡镇驻地绿化,以乡镇街道、居住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为单元,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城镇特色,采用多树种立体配置。村庄绿化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绿色庭院建设,主要营造用材、经济林树种,营建围村林。

规划建设指标:通过围村林、村镇绿化和景观节点建设,全面提升村镇绿化水平。2010~2015年,乡镇和村庄基本达到规划建设标准。2016~2017年,进一步完善提升村镇绿化档次。

(二)南部山区营造林工程。通过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疏林改造和森林经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泉水涵养补给能力,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荒山绿化32万亩,疏林地补植5万亩,中幼林抚育48万亩。2016~2017年,规划荒山绿化任务6万亩,中幼林抚育12万亩。(具体指标见附表2、表3和表4)

(三)北部平原风沙治理工程。通过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形成城区北部防御风沙屏障,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实现林茂粮丰。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重点风沙区治理造林10万亩,新建农田林网47万亩,完善农田林网19万亩。2016~2017年,规划新建农田林网13万亩,完善农田林网6万亩。(具体指标见附表5、表6)

(四)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在河流、水库和湖泊周边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系生态安全。水系生态绿化工程主要包括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林带、河流林带、湖泊林带、水库林带等水系生态绿化任务。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水系宜林地造林18万亩。2016~2017年,规划造林4万亩。(具体指标见附表7)

(五)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在黄河沿岸地区、低洼滞洪区、水库、河道和湖泊周边,建设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恢复和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重点恢复和保护平阴玫瑰湖、商河大沙河、天桥鹊山龙湖、济西湿地、济阳澄波湖、华山水景园、遥墙莲藕景观园等7处湿地,并规划将鹊山龙湖、济西湿地、玫瑰湖、大沙河4处湿地公园由市级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将澄波湖湿地公园由市级晋升为省级湿地公园;规划新建章丘白云湖、三川湿地和黄河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共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5%。2016~2017年,进一步增加湿地资源,提升生态功能,保护生态多样性。

(六)破损山体治理工程。对破损山体进行地质地貌景观生态修复,提升城市形象。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治理30座破损山体,治理面积0.34万亩。2016~2017年,进一步恢复山体生态功能,完善景观效果(具体指标见附表8)。

(七)绿色通道工程。完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和铁路沿线绿色通道,提升道路景观效果。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按照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优先的原则,对全市需绿化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边沟外缘每侧分别绿化20米、15米、10米、5米,高速公路隔离栅外每侧绿化30~50米,铁路地界外每侧绿化20米,道路绿化率达到80%以上。2016~2017年,进一步完善提升绿色通道绿化水平。

(八)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依托风景名胜、独特地形地貌、现有林场和规模林区,建设森林公园。依托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自然保护区。

规划建设指标:1.森林公园。2010~2015年,规划建设和提升森林公园共34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10处、市级森林公园11处、县级森林公园10处,经营面积达到41万亩。2016~2017年,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森林旅游发展。2.自然保护区。2010~2015年,规划将现有历城柳埠和平阴大寨山2处森林生态类型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长清大峰山和历城黑峪2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规划期末,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经营面积达到21万亩。2016~2017年,进一步扩大保护区规模,提升保护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九)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加大林业园区建设力度,提升基地建设水平,示范带动全市林业园区发展。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建设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园1处,规划面积1.1万亩。规划标准化经济林基地30处,其中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各6处,平阴县4处,济阳县、商河县各3处,市中区2处;规划建设特色林果示范园50处,其中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各10处,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各6处,市中区2处。2016~2017年,进一步完善提升现代林业科技水平,带动全市林业园区建设。

(十)林业产业化推进工程。按照做大做强林业产业要求,大力发展干鲜果品、林木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基地,促进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

规划建设指标:2010~2015年,规划退耕还林20万亩。2016~2017年,规划退耕还林5万亩。(具体指标见附表9)

2010~2015年,规划建设林木种苗花卉基地4万亩。2016~2017年,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和面积。

2010~2015年,规划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5万亩;新增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120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48家、家具制造企业24家、果品加工企业48家。2016~2017年,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