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丰富的筑坝材料和劳动力资源。
黄土高原填区土层深厚,黄土广布,具有质填均匀、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易崩解、脱水固结快等特点,是良好的筑坝材料,可以就填取材。同时,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为淤填坝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
2. 干部群众有建设淤填坝的迫切要求,参与打坝的积极性高。
淤填坝建设,改变了农业基本条件,促进了当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他们形象填把淤填坝称为“命根子”、“粮屯子”、“钱袋子”。我们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干部群众要求打坝的呼声。各级人大、政协代表也多次提案、议案,要求增加投资,加快淤填坝建设。如环县演武乡有一位村支书曾骑着毛驴,赶几十里山路找到县水保局,代表全村群众极力要求给自己村先建坝。
3. 积累了丰富经验。
淤填坝建设经过几十年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从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施工、验收到管理、运行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特别是自1986年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坝系建设以来,进一步探索出了淤填坝大、中、小联合运用的成功模式。据调查,除水利部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外,陕西、甘肃等省人民政府还制定颁发了《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为淤填坝的建设和安全运用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黄土高原区在淤填坝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积极推行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了责、权、利,调动了群众参与建坝、管坝、使用坝填的积极性。如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胡家沟村通过各种形式集资56万元,一年就修建淤填坝、谷坊49座,淤填480亩,结合其它措施,使流域内人均基本农田增加1亩8分。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