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建造各类建筑及设施的常用材料。这些建筑与设施在其服役期间可能承受自然灾害、战争打击或人为破坏等各类强动载荷侵袭并导致失效,威胁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清晰理解混凝土类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行为是合理设计该类建筑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综合应用实验、数值模拟、理论推导等方法研究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主要研究内容和科学意义总结如下 1)系统研究了不同厚径比的圆柱形试件在各种端面摩擦情况下的准静态压缩强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轴压缩下,端面摩擦效应会显著影响试件内部应力状态,使其从一维应力状态转变为复杂应力状态,进而提高试件抗压强度。此强度提高系数与试件厚径比密切相关,并随厚径比减小而逐渐增大。静态强度提高因子回归公式可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的耦合效应,方便工程设计并为准确理解混凝土类材料的动力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2)应用霍普金生压杆(SHPB)系统,并引入波形调整技术和应力平衡判断标准,考察了多组厚径比、端面摩擦组合下混凝土类材料动态压缩强度变化规律,得到了混凝土类材料在准静态及动态压缩强度测试中的非应变率效应(即结构效应)影响因素与机制,确定了产生伪应变率效应的条件及因素。研究发现,当应变率大于某临界转换应变率时,结构效应开始起作用。此效应由内因与外因联合导致:其内因为材料的静水压力相关性(即材料的压缩强度随静水压力增大而增大,也可理解为压缩强度随径向约束增大而增大);其外因为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径向约束,由两个机制引起:试件端面摩擦及试件在高应变率加载时不可避免的惯性约束。 3)探索了基于数学统计模型、理想骨料随机分布、真实试件照片和3D CT扫描影像的混凝土类材料细观模型建立方法和分析手段,以准确反映该类材料强度和组份分布不均匀性。基于考虑损伤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混凝土类材料细观非均质性是其产生宏观压缩应变率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混凝土材料宏观性能的机制。 4)基于本项目所取得研究成果,对工程界常用的K-C混凝土模型进行了包括应变率效应在内的四个方面的修正,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弹体高速撞击混凝土靶体的数值模拟中。为准确预测结构动力行为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实用方法和可靠工具。 本研究对正确认识混凝土类材料应变率效应的物理机制、建立正确的混凝土类材料动态性能测试方法、确定其动态强度模型及参数、准确预测各类军事与民用混凝土结构的抗冲击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