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通过透水岩土带渗漏到渠底深部和渠道外侧的现象。渠道渗漏与渠道通过地段的地质地貌条件、渠道的规模、体形、防渗措施及施工质量等有关。渠道可通过平原、坡麓、山坡、岭脊和沟谷等不同地貌单元,遇到的岩体结构、 岩土渗水带、 地下水埋深也显著不同,因而各段的渗漏方向和程度各异。基岩区一般渗漏不严重,但如通过岩溶洞隙、柱状节理、岸坡卸荷带、塌滑体或胶结不好的透水带时渗漏较为严重。第四纪松软堆积物的透水性差别很大,以有架空结构的冲洪积卵砾石和崩坡积碎石土的渗漏最为严重。渠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才会发生渗漏。
当透水层较均匀、地下水埋藏较深,渠道渗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垂向渗漏阶段,渠道进水初期,渗水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为主,渗漏量最大(见图1);
②回水渗漏阶段,当下渗水流到达地下水面后,如向两侧或一侧的渗流排走量小于该处渠水渗出量,则渠底下的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地下水峰也逐渐上升,直至与渠水连成统一水面(见图2 );
③侧向渗漏阶段,渠水以侧向渗漏为主,渗漏量接近稳定。如地下水埋藏浅、土层透水性弱或侧向排泄条件差,渗水可很快由垂向渗漏转为回水渗漏阶段。间歇性放水渠道, 当地下水埋深不太浅时,也可能只限于垂向渗漏阶段。常年放水渠道, 可以接近或达到侧向渗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