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迎接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发展目标,促进溧阳市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
6、《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的通知》(苏建规 [2002]35号);
7、《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
8、《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9、《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0、《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两个率先”发展要求,将溧阳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推进全市城市化发展。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城市的理念;城市设计的理念,塑造整体协调发展的城市与区域。
3、上下位规划充分衔接,周边城市规划充分协调,注重城市规划历史评估,全面把握溧阳城市发展规律与趋势。
4、因地制宜,结合丘陵山区的特点,研究溧阳市域城镇规划与建设。
5、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有机组织自然景观体系和人文景观体系,塑造溧阳鲜明的城市特色。
第4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两个层次。
城市规划区覆盖溧阳市域,即溧阳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535km2。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包括城区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西至宁杭高速公路,东至芜太运河,北至北外环路及常溧公路,南至宁杭高速公路及茶亭河,总面积109 km2。
老城区范围:东至昆仑路,西至煤建路,南至平陵路,北至护城河。
第5条 规划期限
现状:2004年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至21世纪中叶。
第6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中加粗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第一节 区域功能定位
第7条 区域功能定位
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新兴区域、苏浙皖交界地区商贸集散中心之一。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8条 战略思路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围绕环境立市、工业兴市、富民强市三大目标,实施科教领先、外向带动、城市化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市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形成城镇、非农产业集聚发展,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9条 战略重点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2、以“外引内联”为导向,发展开放型经济。
3、加快城市化步伐,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4、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速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创造发展新优势。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10条经济发展目标
至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3万元,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5万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11条 社会发展目标
至2020年全市社会文明昌盛,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12条 城市建设目标
至2010年,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投资环境不断完善,旅游业和物流业获得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基地。到2020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文化繁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商贸中心城市,具有山水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13条 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与保护相协调,城市与乡村相统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溧阳市建设成为文明整洁、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市。
第四节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第14条 第一产业
1、发展策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空间布局
城郊型农业区:宁杭公路沿线地区及城区外围,规划建立城郊型花卉园艺及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等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
丘陵山区农业区:南部山区包括天目湖镇、戴埠镇以及龙潭林场等,主要发展林业、山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依托平桥丘陵山区开发示范区(省级),大力发展林果、茶叶、竹笋等规模化种植基地。西北部的瓦屋山林场、竹箦镇的部分丘陵山区重点发展林业和生态农业。
湖泊水网农业区:市域北部地区,注重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发展特种水产、水禽养殖业,建成特种水产、水禽养殖基地。
第15条 第二产业
1、发展策略
提升壮大支柱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建筑安装业的地位和作用。
2、空间布局
经济开发区:依托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区位条件,重点吸引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增长潜力的企业,形成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集群和溧阳市先导产业的培育基地。
工业区:主要结合城镇布局。城区除城北工业区外,根据城市经济发展要求集中布局城西工业区和城南工业区;城区以外的工业主要集中布局于南渡、上兴、戴埠等城镇。各工业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吸引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资金、产业的转移,培育地方经济增长点。
第16条 第三产业
1、发展策略
发挥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商贸企业、专业市场和休闲度假旅游业等,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2、空间布局
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建设苏浙皖边界市场、区域物资集散基地,成为苏浙皖交界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
镇区:主要发展为农村地域服务的基础性服务业。
南部山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以及为旅游服务配套的产业。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人口及城市化水平
第17条 市域常住总人口
现状:76.01万人;
近期:81.5万人;
远期:86万人。
第18条 城镇人口
现状:36.12万人;
近期:46万人;
2020年:59万人。
第19条 城市化水平预测
现状:48%;
近期:57%;
远期:69%。
第20条 城镇发展战略
1、集聚发展城区,加快培育重点中心镇;
2、完善市域基础设施网络,合理布局市域生产力;
3、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21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形成三级城镇等级结构。进一步集聚发展城区,重点培育南渡、天目湖等城镇,引导人口和非农产业集中布局。
第22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形成“城区——重点中心镇与特色镇——一般镇”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1、城区
积极与上海、南京、常州、苏州等城市接轨,引进技术、资金,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发展为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机械制造业,建成全市科技创新信息扩散基地和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2、重点中心镇与特色镇——南渡镇、天目湖镇
南渡镇:溧阳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工商业为主的重点中心镇,市域副中心城镇。
天目湖镇:依托天目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成为溧阳南部以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为核心的旅游型特色城镇。
3、一般镇
社渚镇:溧阳市西南部、苏皖交界处的交通商贸型城镇。
戴埠镇:溧阳市东南部工贸型城镇。
上兴镇:溧阳市西北部交通枢纽、工商型城镇。
别桥镇:溧阳市北部工商型城镇。
竹箦镇:溧阳市北山地区综合型城镇。
上黄镇:水产养殖之乡,溧阳市东部的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
第23条 城镇空间结构
全市形成以城区为增长中心、城镇发展轴线为骨架的城镇空间集聚发展,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农业空间动态平衡的空间格局。城区为市域第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核心,同时依托城区、南渡镇、上兴镇,建成沿宁杭线城镇发展轴和非农产业密集带。
1、城区
城市空间沿主要交通干线轴向拓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成为溧阳市域城镇、经济发展的中心。
2、城镇发展轴
市域东西向生产要素应主要向宁杭沿线城镇集聚。重点建设南渡镇、上兴镇。城区向西拓展,与宁杭通道的建设形成有机的联系。南渡、上兴要充分利用宁杭高速公路及宁杭公路的优势,吸引外来投资,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上兴镇镇区主要向南发展,南渡镇镇区主要向东发展。依托宁杭高速公路和宁杭公路,将该条城镇发展轴建成溧阳市与南京都市圈、浙江省经济联系、信息交流、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
3、城镇点状发展区
偏离宁杭沿线的地区,非农产业和人口应重点依托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城镇,进行据点式开发。北部主要包括上黄、别桥、竹箦等镇区为核心的城镇点状发展区;南部主要以社渚、天目湖、戴埠等镇区为核心的城镇点状发展区。
第三节 市域农村居民点
第24条 指导思想
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加快乡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点向规划的村庄集中。
2、按照村庄规模配套相应的公共设施。
3、按照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组织的要求促进农民奔小康,加速农村现代化,对不同地理条件区域进行分类指导。
4、循序渐进,结合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耕作半径进行合理布局。
第25条 规划布局
1、村庄布点规划
2020年,溧阳市农村常住人口27万人。规划撤并的城镇镇区按1500人以上规模建设;平原地区村庄规模一般在800人以上,水网地区、丘陵山区村庄人口规模可适当缩小。规划最终形成398个集中建设的村庄。
2、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应根据规划村庄规模大小适度配置,按照充分保证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则合理配置。
3、道路交通
规划村庄内部道路应满足机动车行驶要求,并结合地形灵活布局,村镇之间则以城乡公路加以联系。
4、基础设施
规划村庄应配置给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有条件可配置雨水、燃气、供热等管线设施。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应与城镇或区域性基础设施相衔接。
第26条 政策建议
1、制定利于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政策
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农村居民点向规划村庄集中。
2、制定利于促进村庄集中建设的财政政策
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村庄集中建设。
第四节 空间开发与建设管治
第27条 空间分区
规划将溧阳市域空间划分为建设空间、生态敏感空间和农业空间。建设空间主要集中在沿宁杭高速公路、宁杭铁路、宁杭公路地区,包括城镇建设空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及农村居民点;生态敏感空间主要为溧阳西北部丘陵山区、南部丘陵山区和北部水网区;农业空间为除建设空间和生态空间以外的区域。
第28条 建设空间
1、建设用地控制原则
城区:人均建设用地100—120m2;
重点中心镇、特色镇:人均建设用地100—110 m2;
一般镇:人均建设用地90—100 m2;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90 m2。
2、城镇与村庄建设用地需求与配置
近期,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1.39km2,村庄建设用地30km2,共计81.39km2;远期,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为67.34km2,村庄建设用地24.3km2,共计91.64km2。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1)交通设施空间
铁路:规划预留宁杭铁路建设空间,严格控制规划预留通道的其他建设。
公路:规划预控溧阳至广德、溧阳至芜湖等市域高速公路建设空间。
其余公路:市域内主干公路要达到二级标准以上。
2)水利设施空间
规划预留芜太运河、丹金溧漕河、北河、南河等河道的整治与建设空间。
4、主要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控制
市域主要公路、航道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表3-5)控制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两侧用地主要控制为耕地、林地等。
第29条 生态敏感空间
1、南部丘陵山区
管治区域:大溪水库、沙河水库及周边区域,天目湖镇区、戴埠镇区以南的区域。
空间管治要求:
划定大溪水库和沙河水库淹没线外200m以内区域,龙潭森林公园、伍员山、平桥石坝水库周边山体和南部山体坡度大于15%区域、基本农田等作为禁止建设区。该区域内除保持原有旅游设施和已批项目外,可以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步行及山地自行车等游览设施,禁止建设酒店、度假村、旅游社区、公寓、旅馆等设施,允许开展山地自行车活动、拓展训练等旅游活动项目。农村居民点向规划的村庄集中,适宜安排各种游览度假项目和游憩活动,适量建设旅游游憩设施。
伍员山抽水蓄能电站区域、龙潭森林公园、沙河水库、大溪水库等周边山体坡度小于15%区域可作为风景游憩区建设,适宜安排各种游览度假项目和游憩活动,建设必要的旅游游憩设施,应与周围的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相协调;其余区域规划为生态恢复区,强调原有动植物群落和山体、土壤的保护,根据未来的旅游发展需要,开展各种生态旅游项目。
产业发展要求:该区域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形成重要的生态农业观光和示范基地,利用自然山水资源优势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
2、西北部丘陵山区
管治区域:瓦屋山林场、市茶果场、市种畜场等。
空间管治要求:划定瓦屋山林场及其它坡度大于15度的山地丘陵地带作为禁止建设区,禁止与林业保护、水土保持无关的其它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用地向上兴镇镇区和竹箦镇镇区集中,农村居民点向集中规划的村庄集中,加强山区的育林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产业发展要求:重点发展以松、竹、杉、茶、桑、桃、板栗等为主的山区林业和果树种植业,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畜禽养殖业;建设生态林,从空间上将溧阳与宜兴、金坛、句容等县市山区连为一体,形成苏锡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开敞空间。
3、北部水网区
管治区域:丹金溧漕河与常溧公路之间的部分区域,包括长荡湖的部分水面、市水产养殖场及周边水网密集的区域。
空间管治要求:长荡湖周边1km的区域作为禁止建设区,禁止与渔业养殖、水利建设等无关的设施建设;保护上黄水母山“中华曙猿”遗迹保护区,禁止开山采石。
产业发展要求:水网地区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禁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尾水排入长荡湖和水产养殖场;长荡湖水面、水产养殖场等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第30条 农业空间
管治区域:从事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用地,为除建设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外的其它区域,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62886.68hm2。
空间管治要求:一是要控制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从总体上保持耕地的总量平衡;二是要优化农业用地内部结构,提高农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防止大量占用耕地和粮田挖鱼塘,缓减人地矛盾。
第31条 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1、与金坛市
协调长荡湖地区、丹金溧漕河沿线水环境共同治理、景观规划,加强交界地区城镇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严格控制两市交界地区的开山采石、采矿活动,共同保护丘陵山区生态环境。
2、与宜兴市
共同培育旅游市场和要素市场,共建具有省际影响的城市功能组团。充分利用两市的旅游资源特色,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此外,两市可充分利用各自的物资基础和商贸优势,培育共同批发贸易市场,共同培育成为三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集散中心。
3、与溧水、高淳县
加强溧阳西南部地区与溧水、高淳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对接,特别是要共同预控宁杭铁路、芜太运河、溧阳至芜湖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在建设的时序、位置等方面进行协调;共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4、与安徽省邻近地区
加强与安徽省邻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协调溧阳至广德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序、空间位置,协调相互之间的旅游空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