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激波基本分类

2022/07/16237 作者:佚名
导读:激波就其形状来分有正激波、斜激波。在超声速来流中,尖头体头部通常形成附体激波,在钝头体前部常形成脱体激波。 图3 激波 激波正激波 正激波的波阵面与来流垂直。超音速气流经正激波后,速度突跃式地变为亚音速,经过激波的流速指向不变。弓形激波的中间一段可近似为正激波。此外,在超音速的管道流动中也可以出现正激波(图4)。 图4 正激波 激波斜激波 斜激波的波阵面与来流不垂直(图5)。弓形激波除中间一小段是

激波就其形状来分有正激波、斜激波。在超声速来流中,尖头体头部通常形成附体激波,在钝头体前部常形成脱体激波。

激波

图3 激波

激波正激波

正激波的波阵面与来流垂直。超音速气流经正激波后,速度突跃式地变为亚音速,经过激波的流速指向不变。弓形激波的中间一段可近似为正激波。此外,在超音速的管道流动中也可以出现正激波(图4)。

正激波

图4 正激波

激波斜激波

斜激波的波阵面与来流不垂直(图5)。弓形激波除中间一小段是正激波外,其余部分都是斜激波,与正激波相比,气流经过斜激波时变化较小,或者说斜激波比正激波为弱。此外,气流经过斜激波时指向必然突然折转。因而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波阵面与来流指向之间的夹角,或称激波斜角β,另一个是波后气流折离原指向的折转角δ。β角越大,激波越强。β角小到等于马赫角时,激波就减弱到变成微弱扰动波或马赫波了。

斜激波

图5 斜激波

超音速飞机的翼剖面一般采用尖的前后缘,如图b,这时头部出现斜激波。斜激波后的压强升高量比正激波为小,机翼受到的波阻力小。后缘处也有激波,那是因为上下翼面流来的气流要在后缘处汇合,两方面来的气流都折转指向才能汇合成一个共同的指向,斜激波正是超音速气流折转指向的一种形式。

激波其他分类形式

激波依附于物体表面的称附体激波(图3b,c),不依附于物体表面的称离体激波(图3a),圆锥形物体在超音速运动中产生的附体激波又称锥形激波(图3c)。将一个尖楔置于超声速气流中,当楔面相对于气流的倾斜角小于上述最大值时,就会产生附着在楔尖上的斜激波。若楔角超过此最大值,则会产生立在物体前面的弓形激波,这种激波通常称为离体激波;半顶角小,飞行马赫数大,则产生附体激波。那种不依附于物体的激波称为离体激波。图3b 是附体激波。翼型的半顶角确定之后,飞行马赫数M1要大到一定的值之后才有附体激波存在。飞行马赫数未达此值以前只存在离体激波。而像图3a那样的钝头物体,则不论M1多大都只存在离体激波,只是随M1上升,离体激波至物体的距离有所缩小而已。离体激波中间很大一部分十分接近于正激波,波后压强升得很高,物体的波阻很大。这正是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所需要的。航天器在外层空间绕地球转动时速度很高,具有巨大的动能。重返大气层时要把速度降下来,使动能迅速变为热能并迅速耗散掉。离体激波比附体激波能消耗更多的动能,钝头又正好覆盖烧蚀层,任其烧蚀以耗散热能(见烧蚀防热)。

一个圆锥放在超音速气流里(迎角为零),如M1足够大时便产生一个附体的圆锥形的激波面(图3c )。气流通过圆锥激波的变化与平面斜激波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气流经过圆锥激波的突变之后还要继续改变指向,速度继续减小,最后才渐近地趋于与物面的斜角一致。也就是说,气流在激波上指向折转不够,所以当半顶角相同时,圆锥所产生的圆锥激波较之二维翼型的激波为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