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说在热力学发展初期,广泛用来解释与热相关的物理现象。在热质说中,“热质”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并且发展了诸如自由热(free heat),结合热(combined heat)以及辐射热(radiant heat)等概念。物体含有的全部“热质”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由热能,对温度计有所改变者,称为自由热;另一部分无法对温度计造成影响,叫做潜热(latent caloric)。
19世纪中期,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揭示热只是一种能量的形式。但是热质说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1882年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延续热质学说把F = E - TS一项叫做“自由能”。用来表示在特定限定下可以“自由”做功的能量总量。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吉布斯自由能G = H - TS也延续了“自由”一词。
1988年IUPAC会议对一些科学术语进行规范,讨论建议去掉“自由”一词,直接称“吉布斯能”(“亥姆霍兹能”同理)。随后,使用“吉布斯能”、“亥姆霍兹能”的书籍、文献越来越多。但是,截止2016年,仍有大量书籍、文献继续使用“吉布斯自由能”以及“亥姆霍兹自由能”。
IUPAC建议用字母A(德语“Arbeit” ,功)作为亥姆霍兹能的符号。字母F也继续使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