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情况和“十五”回顾

2022/07/1648 作者:佚名
导读:“十五”期间,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加快。国家确立了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已查明资源储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

“十五”期间,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加快。国家确立了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衡

已查明资源储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

(二)煤炭生产建设加快,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在市场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扭转了“九五”期间建设规模严重不足的局面,煤炭产量年均增速达11%,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2005年,煤炭产量22亿吨,比2000年增长69.7%;在建规模4.4亿吨/年,是“九五”末期的10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3%,比200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占消费总量的68.7%,比2000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加快

“十五”期间建设的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2005年,大中型煤矿产量占54%,比2000年上升7个百分点;原煤入选率32%,比2000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建煤矿中,大中型煤矿规模占82%。目前,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

(四)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技术面貌进一步改善

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攻克了一批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年产400~600万吨煤炭的综采技术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液化技术,年产百万吨级煤炭液化产业化工程启动。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比2000年提高8.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安全高效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82个,增加到2005年的197个。其中,建成投产10个千万吨级煤矿。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十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了69.7%,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39.2%。2005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711。其中,国有重点煤矿0.919,国有地方煤矿1.993,乡镇煤矿5.158。

(六)煤层气(煤矿瓦斯)规模化开发起步,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进展

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基本摸清,探明储量1023亿立方米。2005年,煤矿抽采瓦斯约23亿立方米,利用约10亿立方米。建成煤层气井615口,初步实现商业化运营。全国低热值煤电厂201座,装机888万千瓦。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水泥生产能力2900万吨、墙体材料的生产能力54亿块标准砖。矿井水产生量45亿立方米,利用量20亿立方米。

煤炭工业存在主要问题:一是行业管理职能分散,法制建设滞后;二是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三是矿区环境(恶化)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四是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五是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六是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七是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以上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