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出席仪式并揭牌。长安大学校长马建致辞,教育部科技司娄晶副司长、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洪晓枫副司长出席仪式并讲话。
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雷达宣读关于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文件。
长安大学校长马建在致辞中指出,组建“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是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2011计划” 的总体部署,依托“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由长安大学牵头,联合行业内外的1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共同成立的。
马建校长表示,协同创新中心将重点实施以人事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资源与要素汇聚、科研组织与评价、协同创新体组织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六大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进而实现特殊区域公路建设与养护、长大桥梁隧道建造、大型结构智能检测与监控、公路运行安全保障与应急处治、绿色公路环保与节能五大方向的技术跨越。协同创新中心将按照“2011计划”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国家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凝练主攻方向,细化任务方案,做好技术创新;梳理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管理与运行体系,做好组织创新;深化人事制度、人才培养、科研组织、资源配置、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做好体制机制创新。
教育部科技司娄晶副司长强调,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公路通道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逐渐向高山、深海、复杂地质条件、恶劣气候环境等区域延伸,特殊区域公路建养、长大桥梁隧道建造、大型结构智能检测监控、公路运行安全保障、绿色公路环保节能等关键技术成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瓶颈制约。长安大学主动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联合行业内外的优势创新力量,集成优势创新资源,选取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作为协同创新的方向,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娄晶副司长指出,中心按照“2011计划”的指引,以“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为载体,先期开展了协同创新方向的凝练、协同创新体的组建、创新资源与要素的汇聚、创新环境与氛围的构建、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等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培育成效,为下一步深化改革、产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娄晶副司长希望,中心要以解决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为目标,努力产生一批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考评体系、科研组织、资源配置、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要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着力提升现有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提高发现与解决重大问题的创新能力。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洪晓枫副司长指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40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8.5万公里,双双跃居世界第二位;覆盖10多亿人口地域、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正在加紧建设。一些穿越特殊区域的大型公路通道,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以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系统复杂,将是制约这些大通道建设中的技术瓶颈,也是未来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由长安大学牵头,交通运输行业内外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共同组建“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跨行业的重要支撑。
洪晓枫副司长希望,行业内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能够立足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需求,从国家层面上有效地整合交通运输领域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建立新时期科技协同创新的新型机制,以协同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要集中各方面力量和智慧,以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进一步推进基地、平台、成果、仪器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汇聚和整合,不断探索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着力加快人事、科研、人才培养领域的机制体制改革,争取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
长安大学副校长沙爱民主持揭牌仪式。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领导,陕西省有关厅局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15家成员单位(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长安大学校领导、院士、校长助理,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教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另据悉,在揭牌仪式举行之前,召开了预备会议。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雷达、校长马建分别讲话,副校长沙爱民介绍中心组建方案及协议情况。预备会议由长安大学校长助理贺拴海主持。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信息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西安教育电视台、华商报等10家中央及陕西媒体应邀到会进行了采访报道。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