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环境服务现状与形势

2022/07/16132 作者:佚名
导读:环境服务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十一五”期间,环境服务业已从单一的工程技术与咨询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性、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结构性调整明显加快,环境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环境服务标准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环境咨询服务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30%

环境服务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十一五”期间,环境服务业已从单一的工程技术与咨询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性、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结构性调整明显加快,环境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环境服务标准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环境咨询服务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30%,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服务比例约为50%,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比例约5%左右。到“十一五”末,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1500亿元,环境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约为15%,从业单位约1.2万家,从业人数约 270万人,在有效期内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持证单位约2100家。

各地高度重视环境服务业发展。部分地区制定了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与具体措施,环境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江苏省环境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由咨询、设计、培训为主,拓展到运营、检测、审计、评估、诊断等领域。2008年全省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约 50多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50亿元,其中环境服务收入 65亿元。具有甲级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的单位11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 5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单位 2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 130多家、甲级环评资质单位 9家。广东省环境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一大批环境工程项目(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以BOT、TOT运作模式建设或运营,环境技术服务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成为广东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环境服务业年产值 44.31亿元,占环保产业收入总额的29.9%。截至 2010年,广东省持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单位共 206家,约占全国持证企业总数的八分之一。随着生态省建设的加快,浙江省环境服务产业市场需求急剧扩大,通过合资合作方式,积极引进著名跨国环保企业参与浙江的环境服务项目,提高企业的管理、服务及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促进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国外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日趋壮大。据欧盟统计,2001年全球环境服务业市场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而环保产业(含环境服务业)的全球总产值超过10000亿美元;到2004年环境服务业市场份额达到 5620亿美元,预计到 2010年全球环境服务业市场产值将成长为64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2004年,美国环境服务业产值为1159.7亿美元,占环保产业产值的50%,出口总额47.6亿美元,拥有 4.32万家环保公司,提供了 54万个就业机会,占环保产业就业的52%。2006年美国环境服务业产值达到1344.5亿美元,2007年达到1600亿美元,是环保产业中最大的门类。国际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政策支持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过程,垄断的范围不断地缩小,市场竞争机制被引入;全球环境服务业领域整体格局趋于稳定;固废管理和废水处理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其次是环境咨询服务;环境服务和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以进口为主。

环境服务主要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环境服务业水平不高。我国环境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相对偏低,环境服务企业规模小,大型、综合性运营企业少,服务类型单一,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对环境保护任务支撑不足。我国环境服务业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工程应用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化、专业化经营模式缺乏。

二是对环境服务业重视不足。环境服务长期被视为公共物品,过度依赖政府提供,对环境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环境监管与环境服务业市场的关联性认识不足,未能将环境服务的潜在 市场转变为现实市场。

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专门规范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法规或引导性文件,涉及环境服务业的政策法规基本包含在综合环境法规及环保产业政策中,内容分散。现有的环境法规体系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法力度不够,难以发挥作用。

四是政策环境不完善。引导环境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欠缺,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难度较大。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现行税制中涉及环境服务业的税收扶植政策较少,也大多为临时性、阶段性的,缺乏系统性,对环境服务业的扶植作用有限。

五是支撑体系不健全。环境服务业标准体系、市场监督体系不完善,市场不规范。产业统计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对环境服务业发展政策制定与决策支撑力度不够。缺乏环境服务业专业人才,制约了环境服务水平的提升。

环境服务发展机遇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深入,以及社会化、专业化分工逐步精细和完善,政府、企业及公众对环境服务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环境服务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逐步拓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环境将进一步规范,环境服务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将为环境服务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规划,实施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新变化,中国也将抓住这一“绿色”机遇,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方面,必将提高政府对这些领域的重视和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的需求,这将为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二是产业发展战略为环境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中国经济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与此同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立,将环境服务业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将得到国家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的扶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三是国际贸易发展促使环境服务“走出去”成为可能。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自贸区环境服务贸易谈判的进行,为中国环境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同时,中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积累了一些符合发展中国家特点的经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经验将对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这为环境服务“走出去”提供了可行性。中国环境服务企业不仅要服务于国内,而且要进行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是污染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进一步拓宽环境服务业发展领域和空间。城镇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面源、机动车等污染控制将成为新的污染减排领域。

五是污染减排方式转变决定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将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一大批环境治理设施的建成投运,工程减排空间逐步缩小,污染减排方式也将从工程减排为重点逐步向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转变,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促进企业稳定达标将作为政策设计和监管的重点。环保产业的增长已经不能再单纯地依赖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环境服务业势必成为促进环保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突破口。

环境服务发展意义

发展环境服务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传统的产业结构及粗放型发展方式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为此,需要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转型,将推进节能减排治污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应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发展环境服务业作为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立足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共赢、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选择。

发展环境服务业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支撑。经过“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过去大规模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转变为深入推进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污染治理设施的连续、稳定、高效运行已经成为巩固成效并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环境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泥处置等问题已经摆上日程并成为工作重点。“十二五”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大力依靠环保产业,尤其是环境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在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发挥污染治理设施的最大减排力度,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同时,环境服务业发展将推动环境监管法规体系的完善和监管体制的改革。

发展环境服务业是推动环保产业业态转型的重要途径。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环境服务业是环保产业的核心,其发展水平是反映环保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污染治理设施的大规模建成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与领域的拓宽,环境服务业将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其产值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也将随之提高。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促进环保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突破口,成为推动环保产业业态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