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1
11环境监测的目的、内容与类型1
111环境监测1
112环境监测目的1
113环境监测类型2
114环境监测的原则与特点2
12环境标准3
13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内容4
131环境监测体系4
132环境监测站监测内容与基本设备配置5
14环境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7
思考题与习题8
第2章水环境监测9
21水污染监测的概述9
211水污染9
212水质监测10
213水质监测分析方法10
2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1
221水质监测方案设计思路11
222地表水采样布点方案12
223地下水采样布点方案13
224水污染源采样布点方案13
2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14
231水样类型14
232水样采集14
233水样保存15
234水样预处理17
24水质物理性质监测18
241水温18
242色度、浊度、透明度18
243残渣19
244矿化度与电导率19
245酸碱度与pH值19
25金属污染物监测20
251原子吸收法(AAS)20
252分光光度法(SP)20
253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21
254其他金属化合物测定方法23
26非金属污染物监测23
261氰化物23
262氟化物24
263硫化物26
264氯化物27
27营养盐——氮、磷化合物监测28
271含氮化合物28
272含磷化合物30
28有机污染物监测31
281挥发酚31
282油类污染物32
283痕量有机物32
29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测定35
291溶解氧(DO)35
292化学需氧量(COD)36
293生化需氧量(BOD)37
294总需氧量(TOD)与总有机碳(TOC)38
295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比较38
思考题与习题40
第3章空气和废气监测42
31空气污染基本知识42
311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42
312空气污染源42
313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43
314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43
315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43
32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44
321调研及相关资料收集44
322监测项目的确定44
323监测站(点)的布设45
324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46
33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47
331直接采样法47
332富集(浓缩)采样法48
333空气采样系统50
334采样效率51
34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52
341二氧化硫的测定52
342氮氧化物的测定53
343一氧化碳的测定55
344臭氧57
345氟化物的测定57
346硫酸盐化速率测定58
347汞的测定58
348总烃的测定59
349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
甲醛的测定60
35颗粒物的测定61
351降尘量的测定61
352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61
36降水监测63
361采样点的布设63
362样品的采集63
363降水组分的测定64
37污染源监测65
371固定污染源的监测65
372流动污染源监测68
思考题与习题68
第4章噪声监测70
41噪声污染70
411声波、声音与噪声70
412噪声分类71
413噪声污染71
42声音强度的度量和计算71
421声音强度71
422声音度量72
423噪声叠加72
43噪声评价74
431噪声主观评价74
432声级评价76
433噪声频谱77
44噪声测量78
441噪声监测仪器78
442噪声监测方法79
45噪声标准81
思考题与习题81
第5章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83
51土壤污染监测83
511土壤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污染83
512土壤背景值及土壤质量标准85
513土壤监测方案的制定85
514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88
515土壤样品的预处理90
516土壤污染物的测定92
52固体废物监测94
521固体废物概述94
52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95
523危险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99
524生活垃圾的监测100
525有害物质的毒理学试验101
思考题与习题103
第6章生物与生态监测104
61概述104
611生物监测104
612生态监测107
613监测与评价108
62水污染的生物监测109
621生物群落监测方法109
622生物测试法110
623细菌学检验法111
63大气污染生物监测111
631利用植物监测112
632利用微生物监测113
64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113
641土壤污染的类型113
642污染土壤的生物监测114
65生物污染监测114
651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15
652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16
653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测定118
66生态监测119
661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119
662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120
663生态监测方法121
67生物与生态监测的发展121
思考题与习题122
第7章环境放射性监测124
71基础知识124
711放射性124
712照射量和剂量127
72环境中的放射性128
721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28
722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129
723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130
724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31
73放射性防护标准133
731我国《放射防护规定》中的部分标准133
732其他国家和机构发布的有关环境放射性标准134
74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135
741放射性测量实验室135
742放射性检测仪器136
75放射性监测139
751监测对象及内容139
752放射性探测器的类型和原理140
753放射性监测方法140
思考题与习题144
第8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45
81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145
82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145
821实验室认可145
822实验室计量认证146
823实验室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146
83环境监测实验室基本条件146
831实验用水147
832试剂与试液147
833实验室的环境条件148
834实验室管理148
84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149
841数据的误差和偏差149
842数据的总体、样本和平均数151
843数据的正态分布151
85监测数据的修约与取舍152
851数据修约152
852可疑数据取舍153
86监测结果的表达与检验155
861监测结果的表达方式155
862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155
863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158
87数据的相关性和线性回归158
871相关性和直线回归方程158
872相关系数及其检验160
88实验室质量保证160
881分析检测结果的评价160
88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162
89实验室间质量控制164
891实验室质量考核164
892实验室误差测验165
810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166
8101标准分析方法166
8102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167
811环境标准物质167
8111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167
8112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169
812环境监测管理170
8121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170
8122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171
813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171
8131质量保证检查单171
8132环境质量图172
思考题与习题177
第9章自动监测与遥测遥感技术179
91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79
911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79
912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180
913监测分析方法180
914二氧化硫自动监测仪180
915氮氧化物监测仪182
916一氧化碳监测仪183
917可吸入颗粒物(PM10、飘尘)监测仪184
92水体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85
921水体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185
922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185
923水体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186
93水质污染监测船190
94遥感监测技术190
941摄影遥感技术190
942红外扫描遥测技术191
943相关光谱遥测技术192
944激光雷达遥测技术193
95用3S技术研究全球环境问题194
96现场应急监测及其监测发展194
961现场应急监测194
962监测发展195
思考题与习题195实验197
实验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97
实验二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198
实验三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200
实验四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203
实验五环境噪声与交通噪声监测207
实验六水的色度和浊度的测定208
实验七天然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210
实验八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212
实验九水中溶解氧与生物需氧量的测定215
实验十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218
实验十一水中氨氮的测定222
实验十二水中铬离子的测定224
实验十三水中铜、锌的测定226
参考文献228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