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文学是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先进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引入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人类活动的深入,不断丰富水文学而形成的。与传统水文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现代水文学以新技术(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应用为支撑,在宏观和微观方向上得到了深入发展。在宏观上,现代水文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环境变化下的水循环。在微观上,现代水文学研究SVAT(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的交换过程,探讨“三水”、“四水”或“五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及植被水)的转化规律。此外,现代水文学还十分注重水文尺度问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水文学基础问题的研究。
(2)更加注重水文信息的挖掘。由于先进技术的引用,使复杂、困难的水文信息获取成为现实,原来不能得到或需要很大代价才能得到的水文信息,现在成为可能或容易。这为深入研究水文学提供了支持。
(3)更加深入开展深层次的水文科学基础研究。包括:水文极值(洪水和干旱)问题的认识、预测与减灾,全球冰圈、气候和温室效应的相互作用,冰盖河流水文学,水文与大气交换作用等。
(4)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质相互作用问题;城市化对地表和地下水演化的影响;生态水文学研究。
(5)对水文学上众多难点问题(如不确定性问题、非线性问题、水文尺度问题等)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
(6)传统的水文学多侧重于研究自然界水循环的水量方面,多采用水文现象观测、实验等手段,运用传统的数学、物理方法来研究,其应用多限于洪水预报、水文水利计算等工程技术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自然界发生的洪水和干旱等灾害以及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大。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与水有关的各种矛盾?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传统水文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现代水文学就需要针对这些实际问题,重点开展水资源及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
现代水文学有别于传统水文学,主要表现在“现代”(Modern)二字上。它应该是对水文学上全新的概念、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具体地说,它是以现代新技术(如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应用为支撑,以现代新理论、新方法(如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分形几何等)为基础,以研究和解决现代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如水环境、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为动力,对水文学基础理论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本节引自文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