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玻璃窗膜工作原理

2022/07/16136 作者:佚名
导读:玻璃窗膜隔热工作原理 热传导有三种形式:辐射、传导、对流。隔热膜主要是利用辐射和对流的形式来隔热,防的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太阳光是由各波段的光波(电磁波)构成的,而太阳能就是这些电磁波本身的能量,经过大气层的过滤,这些能量以不同波段光波的形式到达地球表面,这些能量是以辐射的形式转化热量,能量越高,转化成的热量就越大。 太阳光谱图可分为三个谱带: 紫外线谱带:波长280-400nm之间,其特点是穿

玻璃窗膜隔热工作原理

热传导有三种形式:辐射、传导、对流。隔热膜主要是利用辐射和对流的形式来隔热,防的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太阳光是由各波段的光波(电磁波)构成的,而太阳能就是这些电磁波本身的能量,经过大气层的过滤,这些能量以不同波段光波的形式到达地球表面,这些能量是以辐射的形式转化热量,能量越高,转化成的热量就越大。

太阳光谱图可分为三个谱带:

紫外线谱带:波长280-400nm之间,其特点是穿透性强,可使人体皮肤黑色素沉积,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曝晒会导致皮肤癌,可导致地毯、窗帘、织物及家具油漆褪色。

可见光谱带:波长380~780nm之间,其特点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唯一光谱,可见光波段进一步可以分为不同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

红外光谱带:波长700~2400nm(纳米)之间,其特点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阳光“不可见”的热量,所含能量最大,所以热量也高。

各波段的远近红外线构成了太阳能的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

玻璃窗膜的工作原理:通过真空喷镀或磁控溅射技术将铝、金、铜、银等金属制成多层至密的高隔热金属膜层。金属材料中的外壳层电子(自由电子)一般没有被原子核束缚, 当被光波照射时, 光波的电场使自由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 而产生与光相同频率的振荡, 此振荡又放出与原来光线相同频率的光, 称为光的反射。金属的导电系数愈高, 穿透深度愈浅, 反射率愈高。这些金属层会选择性的将阳光中的各种热能源,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及可见光热能反射回去,再配合膜上的颜色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后,再二次向外释放,随着室外的空气流动带走一部份热量。从而有效起到隔热的作用。

玻璃窗膜用金属反射材料大都使用高导电度的金、银、铝与铜等材料。几种金属反射膜在不同波长的反射率如下所示。

表1. 几种金属反射膜在不同波长的反射率

金属种类 800nm反射率 650nm反射率 500nm反射率

铝Aluminum 86.7 90.5 91.8

银Silver 99.2 98.8 97.9

金Gold 98.0 95.5 47.7

铜Copper 98.1 96.6 60.0

玻璃窗膜防爆工作原理

不论是普通玻璃还是钢化玻璃,其缺点是玻璃碎片的飞溅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当在它内表面贴上玻璃窗膜后,玻璃窗膜上的胶粘剂使两者融为一体,变成可承受外力的复合材料。

玻璃窗膜中的安全基层材料为透明的聚酯膜(PET),这种膜有很大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尤其当通过层压粘合剂将两层、甚至三层聚酯膜粘合在一起时,其力学性能成倍增长,使其具有非常强的耐冲击能力。当遭受外力冲击时,安全基层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即使附加了左右交替的外力,特有的压敏胶粘剂层能将玻璃碎片牢固地粘贴在窗膜表面,仅有少量呈粉状的玻璃碎片散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外来伤害。

玻璃窗膜主要性能指标

可见光透过率:可见光(380-780)穿过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的百分比。

可见光反射率:可见光(380-780)被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反射的百分比。

太阳能穿透率:太阳能透过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的百分比。

紫外光阻隔率:紫外光(280-400)被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反射的百分比。

太阳能反射率:太阳能被玻璃/贴膜复合层反射的百分比。

太阳能吸收率:太阳能被玻璃/贴膜复合层吸收的百分比,吸收的太阳能是能够向玻璃/贴膜复合层两边同时辐射的,空气流动速度高的一边将辐射更多的能量。

总太阳能穿透率:太阳能透过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的部分与被吸收的向内部辐射的太阳能的总和。隔热率的计量单位是每小时每平方英尺通过的热量(BTU/Hr./Ft.2,其中1BTU=262卡)。透明玻璃的隔热率一般为20 BTU/Hr./Ft.2。

总太阳能反射率:即隔热率,它是太阳能被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反射的部分与被吸收的向外部辐射的太阳能的总和。

遮蔽系数:玻璃/玻璃窗膜复合层相对于玻璃的总太阳能穿透率。

U值:每小时、内外温差每一度,通过每平方英尺的热辐射量。

根据用途的不同,性能要求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其主要指标为可见光透过率、可见光反射率、隔热率以及紫外线阻隔率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