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甘肃省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基础与形势

2022/07/1687 作者:佚名
导读:“十一五”末,全省共有公共机构28,069家,其中省级671家,占2.39%;市州27,398家,占97.61%。按类别划分,国家机关占23.6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单位分别占38.25%、1.83%、2.52%、7.56%、0.38%,其它事业单位占23.70%;社会团体占2.12%。用能人数455.48万人,其中省级33.47万人,占7.35%;市州422.01万人,占92.6

“十一五”末,全省共有公共机构28,069家,其中省级671家,占2.39%;市州27,398家,占97.61%。按类别划分,国家机关占23.6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单位分别占38.25%、1.83%、2.52%、7.56%、0.38%,其它事业单位占23.70%;社会团体占2.12%。用能人数455.48万人,其中省级33.47万人,占7.35%;市州422.01万人,占92.65%。公务用车3.58万辆,其中省级0.76万辆,占21.35%;市州2.82万辆,占78.65%。总建筑面积6,915万平方米,其中省级1,490.46万平米,占21.55%;市州5,424.54万平米,占78.45%。

甘肃省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节能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公布实施后,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全省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部门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137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机构和节能联络员。各市州及部分省直部门成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确定了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和能耗统计员,部分市州开始筹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2.节能管理进一步完善。印发了《甘肃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甘肃省公共机构2010年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甘肃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各市州、省直各部门参照并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标准,积极推进和规范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确保了节能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重点领域节能取得突破。积极推进重点环节或部位节能改造,公共机构建筑外墙保温、供热温控计量及窗户玻璃保温改造,利用太阳能及节能新产品实施照明系统改造,锅炉节煤节气和电梯节能等环节和部位的节能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切实降低了运行成本。组织各市州、省直各单位申报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建立了节能项目储备库,重点扶持了一批省直单位示范项目。部分公共机构新建或既有建筑采取了新型节能措施,部分改造项目节能成效明显。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国际太阳能中心)在办公楼设计施工中同步安装了地源热泵采暖制冷系统、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水平;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统办三号楼维修过程中对楼体全面实施了外墙保温改造;白银市政府在统办三号楼维修改造中对16000平方米的楼体进行了外墙保温处理;兰州市委办公厅对锅炉房实行合同能源管理,2009年供暖季比上两个供暖季节约燃气均超过80万立方米,年节约经费100余万元;省国税局将锅炉供暖系统与中央空调合并,一个采暖季节约费用40余万元。

4.节能宣传广泛深入。围绕“绿色办公、低碳生活”主题,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节能知识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彩页、宣传展板、电视媒体和发放《公共机构节能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省级有关单位通过组织“多骑车、少乘车”“停运电梯爬楼梯”“全省节能知识电视大赛”和节水节能小发明、小窍门比赛等活动,广泛开展节能宣传,营造了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能的良好氛围。

5.节能增效成果初显。“十一五”末,全省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450千克标准煤,较“十五”末下降21.1%;人均用水21.1吨,较“十五”末下降11.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27千克标准煤,较“十五”末下降28.2%;单车油耗4.35吨标准煤,较“十五”末下降71.04%。

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尽管全省公共机构数量、用能人数、总建筑面积、用能设备快速增长,用能总量逐年递增,但用能总量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用能人数、总建筑面积、用能设备增长幅度,特别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明显,显示出“十一五”期间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甘肃省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省公共机构节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能耗总量偏大、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组织体系、管理机构等还要进一步落实;配套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强化节能管理缺乏必要的抓手;节能改造、宣传培训、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还缺乏必要资金支持;节能意识不够强、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甘肃省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规划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消除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公共机构不仅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能潜力较大的领域。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对控制和降低能源消费增长有着直接作用。同时,公共机构作为节能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自身节能工作的好坏对全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度重视,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设节约型机关的一项重点任务,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十二五”时期,随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开展,公共服务涉及范围的扩大,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各级公共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率先垂范,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把公共机构节能推向新水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