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高效、节地和有机的生态城市形态,是当前我国山地城市解决人地关系矛盾、保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以三维空间形态塑造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山地城市整体形态控制、资源整合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针对山地城市形态所具有的多维立体性、生态敏感性与技术复杂性等地域性特征,以及当前山地城市在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方面的发展瓶颈,本课题在对现有山地城市设计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借鉴生态城市理论与紧凑城市理论,对应地理条件、城市肌理、三维空间利用模式等山地城市发展要素,通过典型山地城市设计与研究项目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地域性山地城市设计的研究框架和设计策略。首先,在宏观尺度和中观尺度上,构建了以自然限定要素为核心的生态山地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了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山地城市立体生态网络构成策略与方法,同时针对山地城市滨水区发展、新城建设等不同发展模式,提出了以城市生态组团为骨架、以“三条线三层次”为核心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整体控制与引导策略;其次,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探索了高密度山地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模式和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包括基于TOD模式的城市空间三维集约利用、城市立体步行体系、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保护、城市综合体等方面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现场调研、空间分析和城市交通分析方法;第三,基于山地城市城乡空间相互交错、相互依赖的现实,以及当前山地城乡发展所面临的巨大生态挑战,提出必须以城乡统筹的视野,发展产业与空间互补的城乡体系,并据此提出了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的4种中小山地城镇发展模式,着重研究了山地中小城镇空间拓展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城镇整体空间控制引导机制。 本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全部研究计划内容,在研究期间,完成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山地城市设计实践项目,发表论文21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人次,邀请国外专家参与课题研究1人次,依托本项目共培养研究生16名,招收博士研究生6名,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在国外著名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人;项目组成员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1项;相关研究成果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山地城市形态控制提供了整体性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