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目的是指为什么要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调查资料的具体用途是什么?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其目的主要是:
① 掌握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② 建成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基本数据库,初步形成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的查询数据库;
③ 完成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报告和多媒体演示系统;
④ 为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就是要调查研究的那些生态环境现象的总体。确定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是确定它所包括的范围,把它与其他相近的对象划分清楚。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的各个单位,是调查内容的承担者,即被直接调查的对象。
调查内容就是需要向调查单位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具体是统计指标或调查统计项目。调查内容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 主要根据调查目的而定,力求精简,只规定必不可少的调查统计指标;
② 考虑各方面需要,也要考虑调查的力量能否完成,调查资料能否得到;
③ 要注意调查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既可了解调查内容之间的联系,又可进行核对。
调查内容通常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应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它规定统一的填报范围、统计指标、统计时间与统计方法,并附有填表说明或备注,对各项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要有明确的解释。
规定调查时间就是确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或时期和调查工作的期限。调查资料有的是某一时间的水平,有的是某一时期的总量,调查方案中必须明确规定统计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或时期。调查工作的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也就是规定完成统计调查任务的工作时间。
确定调查方法要根据调查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而定,原则是:凡只需一次性专门调查的,就不制定定期统计表;凡不需全面调查的,就可采用非全面调查;在人力、物力、财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全面调查,否则,尽量采用非全面调查。至于在非全面调查中对重点调查、典型或抽样调查方法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应明确调查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有的还要成立调查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要制定技术规范或技术要点,规定调查的步骤、要求以及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等。对于技术要求高、规模较大而又缺乏经验的调查统计,需要举办相关的培训班并进行试点调研。在调查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还要及时修改和补充调查方案,以使调查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
在制定调查方案或报表制度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除了组织人员下基层调查外,还要把调查方案或报表制度布置给报告单位,以便统一行动,全面开展调查统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