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用户黏度新闻举例

2022/07/16102 作者:佚名
导读:“当满街都是苹果手机的时候,苹果走下坡路的日子估计就不远了。”一位通信业内人士如此表示。曾几何时,用户黏性一词非常火热,成为通信企业无比神往的词汇。比如,运营商千方百计地阻止携号转网政策推出,因为只需要捆绑住了用户,用户自然就会因为更换号码带来的种种麻烦,而放弃转移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而又有运营商相信,只需要将苹果手机控制在手中,就能长期地吸引住高端用户和苹果粉。又或者是某个邮箱服务公司,满以为

“当满街都是苹果手机的时候,苹果走下坡路的日子估计就不远了。”一位通信业内人士如此表示。曾几何时,用户黏性一词非常火热,成为通信企业无比神往的词汇。比如,运营商千方百计地阻止携号转网政策推出,因为只需要捆绑住了用户,用户自然就会因为更换号码带来的种种麻烦,而放弃转移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而又有运营商相信,只需要将苹果手机控制在手中,就能长期地吸引住高端用户和苹果粉。又或者是某个邮箱服务公司,满以为只要用户一旦使用了某个邮箱,就会不得不长期使用下去,即使服务差一点,用户也会因懒得更换邮箱而继续使用下去。又或者是某个IM(即时通信)工具服务商,迟迟不提高服务质量,原因是他们相信IM有强大的用户黏性的……总而言之,仿佛只需要黏住了用户,就可以安坐家中,等着无数的钞票。

不过,根据记者的一些观察却发现,所谓用户黏性其实是越来越靠不住的东西。比如,号码黏性是靠不住的。越来越多身边的用户开始配备两台手机,使用两个号码,甚至干脆将原来的号码更换掉以投入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惴惴不安,害怕别人找不到我,但当下决心更改号码后却发现,原来事情没有想像的那么复杂,该找我的人还是会找我。”一个刚刚换手机号的朋友如此表示。

同样,苹果粉也是靠不住的。尽管在某个音乐派对,记者发现所有人使用的都是苹果手机。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在某个地铁车厢使用苹果手机的人多达半个车厢,这让她不得不考虑下一台手机不再选择苹果——因为太没有个性了。

曾经被认为是拥有强大黏性的IM工具的黏性同样是靠不住的。一位通信专家向记者表示,他已经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使用MSN了。“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亦没有影响我的交流。”

SNS网站的黏性同样靠不住。在海外,号称虚拟实际的人际沟通平台的FACEBOOK拥有多达7亿的用户数量。但是自从与其有竞争关系的GOOGLE 推出后,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发展了2500万用户。换句话说,许多用户虽然在Facebook上发表了无数的信息、文章、相片,但如果某一天发现使用Google 更时髦,他们同样会毫不留情,毫无顾忌地转移到Google 上去。

跟用户黏性比较,似乎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贪新忘旧的态度——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用户会宁可让自己短暂麻烦,亦不会放弃获得更良好的体验。而在这些靠不住的用户黏性背后,就是一个又一个庞大企业的兴衰。从IBM到微软,从诺基亚到苹果,从谷歌到Facebook,从MSN到QQ,从雅虎邮箱到FOXMAIL,从一个企业的衰落,到另一个企业的兴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