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简介

2022/07/1669 作者:佚名
导读: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指在满足安全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燃料费用保证对用户可靠地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经典经济调度,60年代以后为现代经济调度。 20世纪初提出了并列运行机组间负荷分配问题,早期所提是按机组效率和经济负荷点的原则,实际并未达到最优。30年代初期提出按等微增率分配负荷,至1934年从理论上证明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指在满足安全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和设备,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或燃料费用保证对用户可靠地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经典经济调度,60年代以后为现代经济调度。

20世纪初提出了并列运行机组间负荷分配问题,早期所提是按机组效率和经济负荷点的原则,实际并未达到最优。30年代初期提出按等微增率分配负荷,至1934年从理论上证明了它是最优准则 。

输电损失对经济负荷分配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涉及到网络计算是一个困难问题。40年代初提出了用各发电厂出力表示的网损公式极大地减少了网损及其微增率的计算50年代初提出了发电与输电的协调方程式。

水火电联合调度也是最早提出的经济调度问题之一,直到50年代初才提出定水头水电站的水火电协调方程式,50年代末期进一步提出了变水头水电站的水火电协调方程式。

等微增率、发电抽电协调(网损修正)和水火电协调奠定了经济调度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但由于当时受到计算工具的限制(曾使用过负荷经济分配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难以考虑网络上的安全限制,这一时期称为经典经济调度阶段。60年代以后,数字计算机和最优化技术引入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随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最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的最优潮流,它有两个概念性发展,即统一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和统一考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调度,这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计算上的困难妨碍了实用化进程,80年代中期最优潮流计算技术已趋成熟,实用进程仍然缓俊,这一时期主要实用的是基于简化棋型和线性规划技术的有功安全约束调度。

动态规划在60年代初期推动了水火电经济调度的进展,在60年代中期较好地解决了机组经济组合的理论与实用问题70年代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水火电调度理论,80年代初期采用网络流规划在解决变水头、梯级和抽水蓄能电站的优化调度问题中.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

80年代末电力系统经济调度,可归纳为经济调度模型、短期调度计划、长期运行计划和实时发电控制等四个方面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