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电子封装与互连手册(第四版)图书目录

2022/07/1696 作者:佚名
导读:第1章 塑料、弹性体与复合材料 1.1 引言 1.2 基础知识 1.2.1 聚合物定义 1.2.2 聚合物的类型 1.2.3 结构与性能 1.2.4 合成 1.2.5 术语 1.3 热塑性体 1.3.1 丙烯酸树脂 1.3.2 氟塑料 1.3.3 酮树脂 1.3.4 液晶聚合物 1.3.5 尼龙 1.3.6 聚酰胺酰亚胺 1.3.7 聚酰亚胺 1.3.8 聚醚酰亚胺 1.3.9 聚多芳基化合物和聚

第1章 塑料、弹性体与复合材料

1.1 引言

1.2 基础知识

1.2.1 聚合物定义

1.2.2 聚合物的类型

1.2.3 结构与性能

1.2.4 合成

1.2.5 术语

1.3 热塑性体

1.3.1 丙烯酸树脂

1.3.2 氟塑料

1.3.3 酮树脂

1.3.4 液晶聚合物

1.3.5 尼龙

1.3.6 聚酰胺酰亚胺

1.3.7 聚酰亚胺

1.3.8 聚醚酰亚胺

1.3.9 聚多芳基化合物和聚酯

1.3.10 聚碳酸酯

1.3.11 聚烯烃

1.3.12 聚苯醚

1.3.13 聚苯硫醚

1.3.14 苯乙烯类聚合物

1.3.15 聚砜

1.3.16 乙烯基树脂

1.3.17 热塑性混合物与共混物

1.4 热固性体

1.4.1 烯丙基树脂

1.4.2 双马来酰亚胺

1.4.3 环氧树脂

1.4.4 酚醛树脂

1.4.5 聚酯

1.4.6 聚氨酯

1.4.7 硅氧烷(硅橡胶)

1.4.8 交联热塑性体

1.4.9 氰酸酯树脂

1.4.10 苯并环丁烯

1.5 弹性体

1.5.1 性能

1.5.2 弹性体的类型

1.5.3 热塑性弹性体(TPE)

1.6 应用

1.6.1 层压板

1.6.2 模塑和挤出

1.6.3 浇铸和灌封

1.6.4 粘结剂

1.6.5 有机涂层

1.7 参考文献

第2章 粘结剂、下填料与涂敷料

2.1 引言

2.2 流变学

2.2.1 流变响应与行为

2.2.2 流变的测量

2.3 粘结剂体系的固化

2.3.1 热固化

2.3.2 紫外(UV)固化

2.3.3 变频微波辐射固化

2.3.4 吸潮固化

2.4 玻璃化转变温度

2.5 热膨胀系数

2.6 杨氏模量

2.7 应用

2.7.1 粘结剂(贴片胶)

2.7.2 下填料

2.7.3 导电胶

2.7.4 热管理

2.7.5 保形涂层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第3章 热管理

3.1 引言

3.2 为什么需要热管理

3.2.1 温度对电路工作的影响

3.2.2 温度对物理结构的影响

3.2.3 失效率

3.3 热流理论

3.3.1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2 传热机理

3.3.3 瞬态热流

3.4 热设计

3.4.1 设计过程

3.4.2 选择冷却技术

3.5 热沉

3.5.1 热沉介绍

3.5.2 热沉粘结材料

3.5.3 热沉选择

3.5.4 空气冷却

3.6 电路卡组件冷却

3.7 高热负载的冷却

3.7.1 CCA的贯通(径流)冷却

3.7.2 冷侧壁冷却

3.7.3 冷板

3.7.4 射流喷射冷却

3.7.5 浸没式冷却

3.7.6 微沟道冷却

3.8 特殊冷却装置

3.8.1 热电冷却器

3.8.2 热管

3.9 热模拟

3.9.1 有限元方法

3.9.2 有限差分方法

3.9.3 流动网络模型

3.9.4 计算流体力学

3.9.5 主要软件要求

3.10 热管理

3.10.1 直接温度测量技术

3.10.2 红外热成像

3.10.3 液晶显微量热计

3.10.4 光纤温度测试探针

3.10.5 间接温度测量技术

3.10.6 X射线成像

3.10.7 声学显微成像

3.10.8 热测试芯片

3.11 参考文献

第4章 连接器和互连技术

4.1 连接器综述

4.1.1 连接器功能

4.1.2 连接器的应用:互连的级别

4.1.3 连接器类型

4.1.4 连接器应用:信号和功率

4.1.5 连接器结构

4.2 接触件接口

4.2.1 接触接口形态和接触电阻

4.2.2 接触接口形态和机械性能

4.2.3 小结

4.3 接触镀层

4.3.1 接触镀层和腐蚀防护

4.3.2 接触镀层和界面的优化

4.3.3 贵金属镀层综述

4.3.4 非贵金属镀层

4.3.5 接触镀层的选择

4.3.6 小结

4.4 接触簧片

4.4.1 接触簧片和电气要求

4.4.2 接触簧片和机械要求

4.4.3 接触簧片材料的选择

4.4.4 小结

4.5 连接器外壳

4.5.1 电气功能

4.5.2 机械功能

4.5.3 环境屏蔽(保护)

4.5.4 应用要求

4.5.5 材料选择

4.5.6 小结

4.6 可分离的连接

4.6.1 接触件设计

4.6.2 应用问题

4.6.3 小结

4.7 永久连接

4.7.1 电线和电缆的综述

4.7.2 印制电路板结构的综述

4.7.3 电线/电缆的机械永久连接

4.7.4 绝缘位移连接

4.7.5 印制电路板的机械永久连接

4.7.6 机械永久连接小结

4.7.7 焊接连接

4.8 连接器应用

4.8.1 信号应用

4.8.2 电源应用

4.9 连接器的类型

4.9.1 板对板连接器

4.9.2 线对板和线对线连接器

4.9.3 同轴连接器

4.9.4 连接器类型小结

4.10 连接器试验

4.10.1 连接器试验

4.10.2 试验的类型

4.10.3 估算连接器的可靠性

4.11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子封装与组装的焊接技术

5.1 引言

5.1.1 定义

5.1.2 表面安装技术

5.1.3 工业发展趋势

5.1.4 交叉学科和系统方法

5.2 软钎焊材料

5.2.1 软钎焊料合金

5.2.2 锡铅合金的冶金学

5.2.3 软钎焊料粉

5.2.4 机械性能

5.3 焊膏

5.3.1 定义

5.3.2 特性

5.3.3 钎剂和助焊

5.3.4 钎剂活性

5.3.5 水溶性钎剂

5.3.6 气相钎剂

5.3.7 免清洗钎剂

5.3.8 水溶性钎剂和免清洗钎剂的对比

5.3.9 流变学

5.3.10[KG*2]配方

5.3.11[KG*2]达到系统高可靠性的焊膏设计和使用原则

5.3.12[KG*2] 质保检测

5.4 软钎焊方法

5.4.1 分类

5.4.2 反应与相互作用

5.4.3 工艺参数

5.4.4 回流温度曲线

5.4.5 回流曲线的影响

5.4.6 优化回流曲线

5.4.7 激光焊

5.4.8 可控气氛钎焊

5.4.9 温度分布曲线的测量

5.5 可软钎焊性

5.5.1 定义

5.5.2 基板

5.5.3 润湿现象

5.5.4 元器件的可软钎焊性

5.5.5 PCB的表面涂镀

5.6 清洗

5.6.1 原理和选择

5.7 窄节距应用

5.7.1 开口设计与模板厚度的关系

5.7.2 焊盘图形与模板开口设计的关系

5.7.3 模板选择

5.8 有关钎焊问题

5.8.1 [ZK(]金属间化合物与焊接点形成的关系

5.8.2 镀金基板与焊点形成的关系

5.8.3 焊接点气孔

5.8.4 焊球/焊珠

5.8.5 印制电路板(PCB)表面涂敷

5.9 焊接点的外观形貌及显微结构

5.9.1 外观形貌

5.9.2 显微结构

5.10 焊接点的完整性

5.10.1 基本失效过程

5.10.2 BGA钎焊互连的可靠性

5.10.3 [ZK(]周边焊点的可靠性——元器件引线的影响

5.10.4 焊点寿命预测模型的挑战

5.10.5 蠕变和疲劳相互作用

5.11 无铅钎焊料

5.11.1 世界立法的现状

5.11.2 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背景

5.11.3 有实用前景合金的比较

5.11.4 合金的排序

5.11.5 元素的相对成本和毒性

5.11.6 回流条件

5.11.7 表面安装制造性能

5.11.8 高抗疲劳无Pb钎焊材料

5.11.9 无铅实施方案和结论

5.12 参考资料

5.13 推荐读物

第6章 集成电路的封装和互连

6.1 引言

6.2 电路和系统的驱动力

6.2.1 电路级要求

6.2.2 系统级要求

6.3 IC封装

6.4 封装分类

6.4.1 通孔插入式安装的封装

6.4.2 表面安装封装

6.5 封装技术

6.5.1 模塑技术

6.5.2 [ZK(]模压陶瓷(玻璃熔封陶瓷)技术

6.5.3 共烧层压陶瓷技术

6.5.4 层压塑料技术

6.6 封装技术比较

6.7 封装设计考虑

6.7.1 电设计

6.7.2 热设计

6.7.3 热-力设计

6.7.4 物理设计——芯片设计规则

6.8 封装IC的组装工艺

6.8.1 芯片到封装的互连

6.8.2 其他组装工艺

6.9 外包代工——外包组装

6.9.1 什么是组装代工商

6.9.2 [ZK(]在本厂内或外包代工组装的决定

6.9.3 代工组装承包商的选择指南

6.9.4 封装与2级互连

6.9.5 总结和展望

6.10 参考资料

第7章 混合微电子与多芯片模块

7.1 引言

7.2 混合电路用陶瓷基板

7.2.1 陶瓷基板的制造

7.3 陶瓷的表面性能

7.4 陶瓷材料的热性能

7.4.1 热导率

7.4.2 比热容

7.4.3 热膨胀系数

7.5 陶瓷基板的机械性能

7.5.1 弹性模量

7.5.2 断裂模量

7.5.3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7.5.4 硬度

7.5.5 热冲击

7.6 陶瓷的电性能

7.6.1 电阻率

7.6.2 击穿电压

7.6.3 介电性能

7.7 基板材料的性能

7.7.1 氧化铝

7.7.2 氧化铍

7.7.3 氮化铝

7.7.4 金刚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