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设定目标为电子政务发展去谋划未来。但在电子政务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实际工作绩效与预定目标出现偏差、脱节这样的问题。因此,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防止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重大失误的出现,电子政务的控制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电子政务控制的必要
实际上,控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例如,人体本身就存在一个生物控制调节系统,以保持自身的代谢平衡;现代机械的应用也处处体现控制的原理。事实上,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从生物和机器中控制过程的研究起步的。控制理论中有3点基本原理: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藕合,控制论就是研究祸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为了控制祸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的函数,即Z=f(s);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但在电子政务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受决策人员主观认识变化的影响,受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工作失误的影响,必然会发生实际工作绩效与预定目标出现偏差、脱节这样的问题,因此,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防止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重大失误的出现,做出因环境变化对预定目标的必要的调整,电子政务的控制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电子政务控制活动涉及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基层的工作人员,还是部门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高层的战略制定人员,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电子政务的各项变革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控制系统越是完善,电子政务决策者实现预定的目标就越是容易。
必须给予电子政务适度的控制。不仅对工程项目的控制,还有对战略目标的控制、对人员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等等。否则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可怕的还是信息化进程的耽搁,国家与社会转型的受阻等。
美国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美国行政管理预算局对电子政务项目承包商进行了清理,凡是随意提高建设费用或项目建设未能考虑其使用者实际需求的承包商将被停止资助,除非他们能够向当局证明该项目的实际效用或给出证据说明该项目实现了电子政务发展所确定的某个目标。
(2)控制的原则
具体而言,电子政务控制原则包含两个基本内容:第一,控制,必须从细节做起;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确保个性化,避免盲目移植。
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很不够成熟,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公共管理,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人们还在探讨之中。因此,对电子政务进行控制,主要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控制理念与体系。
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建设者认识到,电子政务控制,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切忌好高务远。
电子政务是对公共行政的一次变革,公共行政既然是执行国家政策优越的工具,各方面的因素当然都得考虑。凡是想孤立地改革行政体制,必然归于失败。行政革新,不论是局部的还是全面的,都要看各个行政部门的具体条件。
因此,任何行政改革,都得考虑全局,都得考虑众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行政体系内部多种多样的关系,考虑行政体系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
同时,一个国家在推进电子政务时,各级政府往往任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下从事研究、思考,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与战略,并提出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专门委员会研究电子政务实施中高级技术问题,但其见解视野有限,看到的不过是时代中的一点。而数字化政府不是一簇而蹄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因此,电子政务的推进必须在全面的、进化的、长期的计划范围内合理前进。
(3)控制的框架
电子政务控制体系的基本要素由控制的关键点对应的控制技术组成。控制技术是将控制的职能运用实施的具体手段,它是实现控制目标的工具。在任何系统中,人、物、人的活动、活动的环境、人活动作用的信息,都是构成系统运转的最主要元素,也是对系统进行控制所寻求的关键点。电子政务也不例外,电子政务是技术、人与政府实体的有机组合。在该体系中,上述关键点分别对应于由电子政务建设利益相关者、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项目的开展、电子政务开展的环境、电子政务运行中产生的政府电子数据。
在对电子政务进行控制时,针对上述关键点可以采取如下关键措施:基于内部导向的控制与基于外部导向的控制联动的双重控制;电子政务系统的控制。基于内部导向的控制包括人员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信息控制等;基于外部导向的控制包括适度的绩效考核、社会评估、社会举报。电子政务系统的控制则立足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角度,进行具体控制。
按照分析视角的不同,上述三类控制又可以笼统分为基于整体的控制(基于内部导向的控制、基于外部导向的控制)、基于个体的控制(电子政务系统的控制)。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