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
1.1.1电路及其组成1
1.1.2电路的功能2
1.1.3理想化电路模型3
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4
1.2.1电流4
1.2.2电压和电位6
1.2.3电功率和电能8
1.3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10
1.3.1电阻及其VCR10
1.3.2电感及其VCR13
1.3.3电容及其VCR15
1.4电压源和电流源17
1.4.1电压源17
1.4.2电流源18
1.5基尔霍夫定律20
1.5.1电路中常用的名词 20
1.5.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1
1.5.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22
习题1 23
第2章直流电路及其分析方法26
2.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26
2.1.1电阻的串联26
2.1.2电阻的并联26
2.1.3电阻的混联27
*2.2和△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28
2.2.1和△电阻网络28
2.2.2和△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公式28
2.3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30
2.4支路电流法 32
2.5网孔电流法33
2.5.1网孔电流33
2.5.2网孔电流方程33
2.5.3用网孔电流法分析电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4
2.6节点电位法35
2.6.1节点电位方程35
2.6.2用节点电位法分析电路的基本步骤37
2.7叠加定理37
2.8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39
2.8.1戴维南定理39
2.8.2诺顿定理40
习题240
第3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43
3.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43
3.1.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43
3.1.2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44
3.1.3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46
3.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47
3.2.1复数及其运算47
3.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49
3.2.3正弦量的相量运算50
3.2.4正弦量的相量图51
3.3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51
3.3.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相量形式52
3.3.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52
3.4电阻元件的相量形式53
3.4.1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53
3.4.2电阻元件的功率54
3.5电感元件VCR的相量形式55
3.5.1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55
3.5.2电感元件的功率56
3.6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57
3.6.1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57
3.6.2电容元件的功率59
3.7RLC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60
3.7.1RLC串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60
3.7.2RLC串联电路的功率62
3.8RLC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63
3.8.1RLC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63
3.8.2RLC并联电路的功率65
3.9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65
3.9.1瞬时功率65
3.9.2有功功率66
3.9.3无功功率66
3.9.4视在功率66
3.10功率因数的提高 67
3.10.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67
3.10.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67
3.11交流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69
习题370
第4章谐振电路73
4.1串联谐振电路73
4.1.1串联谐振的条件74
4.1.2串联谐振的频率74
4.1.3串联谐振的特征74
4.2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和通频带77
4.2.1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77
4.2.2串联谐振电路的通频带80
4.3并联谐振电路81
4.3.1并联谐振的条件82
4.3.2并联谐振的频率82
4.3.3并联谐振的特性82
4.4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和通频带84
4.4.1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84
4.4.2并联谐振电路的通频带86
4.4.3电源内阻对通频带的影响86
*4.5复杂的并联谐振电路88
4.5.1复杂并联谐振的条件88
4.5.2复杂并联谐振的频率89
4.5.3复杂并联谐振的阻抗89
习题490
第5章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91
5.1暂态过程和换路定律91
5.1.1暂态过程的概念91
5.1.2换路定律92
5.2RC电路的暂态过程94
5.2.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94
5.2.2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96
5.2.3RC电路的全响应98
5.3RL电路的暂态过程100
5.3.1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00
5.3.2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01
5.3.3RL电路的全响应102
5.4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103
5.4.1一阶线性电路全响应的一般公式103
5.4.2一阶线性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103
习题5105
第6章三相交流电路 108
6.1三相交流电源108
6.1.1三相交流电的产生108
6.1.2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110
6.2三相负载的连接和三相电路112
6.2.1负载联结的三相电路112
6.2.2负载△联结的三相电路116
6.3三相电路的功率117
6.3.1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117
6.3.2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118
6.3.3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118
6.3.4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118
*6.4安全用电120
6.4.1触电的形式和预防120
6.4.2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122
习题6123
第7章互感耦合电路124
7.1互感和互感电压124
7.1.1磁耦合124
7.1.2互感系数及耦合系数125
7.2互感线圈的同名端126
7.2.1同名端126
7.2.2同名端确定的原则127
7.3互感线圈的串联和并联128
7.3.1互感线圈的串联128
7.3.2互感线圈的并联129
7.4互感耦合电路的去耦等效变换130
7.5空心变压器131
习题7133
第8章磁路和变压器 135
8.1磁场的基本物理量135
8.1.1磁场和磁感线135
8.1.2磁感应强度136
8.1.3磁通136
8.1.4磁导率137
8.1.5磁场强度137
8.2磁路和磁路定律138
8.2.1磁路的基本概念138
8.2.2铁磁性材料的磁性能138
8.2.3磁路的基本定律141
8.3交流铁心线圈145
8.3.1交流铁心线圈电路145
8.3.2交流铁心线圈的能量损耗146
8.4理想变压器 147
8.4.1理想变压器的条件148
8.4.2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149
*8.5特殊变压器153
8.5.1自耦变压器153
8.5.2互感器155
8.5.3小功率电源变压器158
8.5.4电焊变压器161
习题8162
第9章异步电动机 164
9.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64
9.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64
9.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66
9.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170
9.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171
9.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74
9.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176
9.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号176
9.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技术数据177
9.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179
9.4.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179
9.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182
9.4.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182
9.4.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184
9.5单相异步电动机185
9.5.1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85
9.5.2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185
9.5.3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186
*9.6控制电动机 188
9.6.1伺服电动机188
9.6.2步进电动机 192
习题9193
第10章直流电动机196
10.1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196
10.1.1定子197
10.1.2转子198
10.2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198
10.2.1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199
10.2.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00
10.3直流电动机的分类和铭牌201
10.3.1直流电动机的分类201
10.3.2直流电动机的铭牌202
10.4直流电动机的电压、功率和转矩平衡方程203
10.4.1电枢电路的电压平衡方程203
10.4.2功率平衡方程203
10.4.3转矩平衡方程204
10.5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04
10.6直流电动机的使用206
10.6.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206
10.6.2直流电动机的反转207
10.6.3直流电动机的调速208
习题10210
第11章常用低压电器和电动机的控制212
11.1常用低压控制器212
11.1.1刀开关212
11.1.2组合开关213
11.1.3按钮214
11.1.4行程开关214
11.1.5接触器215
11.1.6继电器217
11.1.7熔断器220
11.1.8低压断路器222
11.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223
11.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223
11.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停(自锁)控制224
11.2.3绘制、识读电气原理图的原则225
11.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226
11.3.1联锁(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226
11.3.2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227
11.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动往返控制228
11.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时间控制229
11.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顺序起动控制230
11.6.1手动顺序起动控制230
11.6.2自动顺序起动控制231
11.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两地控制231
习题11232
第12章电工基本技能实训234
实训1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234
实训2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241
实训3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44
实训4叠加定理的验证246
实训5戴维南定理的验证248
实训6RLC元件性能的研究250
实训7串并联谐振电路的研究253
实训8荧光灯电路的安装和功率因数的提高255
实训9一阶电路的研究258参考文献26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