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标准是监控终端、中心系统互相识别的惟一规约,但目前国际范围内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电能质量监测通信标准。国内现有系统主要采用PQDIF或IEC61850,两者在应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PQDIF作为数据格式标准,并未对监测数据传输采用的通信形式进行规定;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全国性标准,各省PQDIF规范以及各终端生成的PQDIF文件均存在差异,妨碍了其推广应用;由于其传输和解析均耗时较多,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
在IEC61850应用中,投入实际监测系统使用的案例并不多见。大多研究仅讨论了在变电站内的三个功能层上基于IEC61850对电能质量监测IED功能进行分配和建模,较少涉及监测中心的通信建模。然而实际应用中,电能质量监测一般不在单个变电站进行,监测终端也不接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而是由一定区域内的数台终端组成远程监测系统,其本质上属于IEC61850扩展应用的范畴。
为了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目前已经有许多不同的相关系统在供电企业内部投入应用。但各系统均属于紧密耦合类业务应用软件,异构性严重,具体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 各应用均为孤立、封闭的系统,不具备与其他异构系统,如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状态检修管理系统等,进行信息共享和服务互动的能力。
2) 在新系统开发过程中,无法利用原有系统中的成熟模块,需要重新搭建,效率低、成本高。某些通用功能模块,如谐波指标评估模块、阻抗计算模块等被分别开发和维护,造成了系统臃肿和资源浪费。
电能质量监测数据除了基本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外,还包括谐波、间谐波、三相不平衡、闪变以及暂态事件等;除了实时数据外,也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95%概率值等各类统计数据;是电力系统中最全面完整的运行数据之一。同时,由于其信息具有独特性,对于分析系统扰动等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文献对海量监测数据管理策略的研究较少。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往往较简单,没有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利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引进软件PQView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电能质量管理的需要。首先,二次开发均需调用PQView.dll获取数据,接口形式固定,局限性大;其次,数据库结构和调试功能均不开放,一旦出现问题,难以查找原因;最后,目前已发布版本无法支持IEC61850标准。
供用电双方对电能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都非常重视,然而双方在导致电能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上往往存在分歧。目前,供电部门对电网电能质量的考核与用电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是相互独立的,位于供电部门内部的电能质量监测数据不对用户开放,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
现有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一般处于电力系统内部信息网中,电力用户一般无法访问;软件构架也不支持电力用户使用;由于信息安全和网络覆盖原因,无法接入不处于电力专网内的用户侧监测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