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电流源 1.2受控源 1.3基尔霍夫定律 1.4电路与电路模型 1.5电流及参考方向 1.6电压及参考方向 1.7功率和能量 1.8电阻元件 1.9独立电源的分类及电压源 第二章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2.1等效变换的概念 2.2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2.3电阻的Y-△等效变换 2.4理想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 2.5理想电流源的并联和串联 2.6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2.7含受控源电路的输入电阻 2.8运用等效变换分析含受控源的电阻电路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支路电流法 3.2一般电路的网孔电流法 3.3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网孔电流法 3.4含受控源电路的网孔电流法 3.5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回路电流法 3.6一般电路的节点电压法 3.7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电压法 3.8含受控源支路的节点电压法 第四章 电路定理 4.1叠加定理 4.2替代定理 4.3戴维南定理 4.4一般方法求等效电阻 4.5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4.6特勒根定理 4.7互易定理 4.8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五章 运算放大器 5.1运算放大器基本概念 5.2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例器 第六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6.1电容元件 6.2电感元件 6.3动态电路方程与一阶电路 6.4电路初始条件的计算 6.5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C放电电路 6.6RC放电电路中的时间常数 6.7RL电路的放磁过程及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 6.8RC充电电路 6.9RC充电电路中的时间常数 6.10RL电路的充磁过程 6.11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6.1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13一阶电路单位阶跃响应 6.14一阶电路的延时单位阶跃响应 6.15一阶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 6.16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 6.17一般二阶电路分析 第七章 正弦电流电路基础 7.1正弦量及其三要素 7.2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7.3相量 7.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
7.5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 7.6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 7.7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第八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8.1阻抗及其求取 8.2导纳及其求取 8.3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图 8.4正弦稳态电路的复功率 8.5提高功率因数的功率因数及其提高 8.6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8.7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8.8GCL并联电路的谐振及其特点 第九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9.1一对耦合电感同时有电流流入时的伏安关系 9.2一对耦合电感的串联 9.3一对耦合电感的并联 9.4一对耦合电感的三端联接及其去耦等效变换 9.5含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9.6含空心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9.7理想变压器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第十章 三相电路 10.1三相电源与对称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相序 10.2对称星形联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10.3对称三角形联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10.4对称三相电路星形联接时的计算 10.5对称三相电路三角形联接时的计算 10.6不对称三相电路星形联接时的计算 10.7不对称三相电路的三角形联结时计算 10.8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10.9复杂三相电路的计算 第十一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1.1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11.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1.3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计算 11.4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计算 第十二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2.1网络的图、子图、连通图 12.2关联矩阵 12.3回路矩阵 12.4基本割集矩阵 第十三章 二端口网络 13.1二端口网络 13.2Z参数及方程 13.3Y参数及方程 13.4H参数和方程 13.5T参数及方程 13.6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3.7具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 13.8具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 13.9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13.10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第十四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14.1非线性电阻 14.2理想二极管 第十五章 运算法和网络函数 15.1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 15.2拉氏变换主要性质 15.3电路定律的运算形式 15.4网络函数 15.5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分析 15.6网络函数与输出响应 |
(注:课程大纲排版从左到右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