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成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
作为学校唯一的河北省首批高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1986年开始设立计算机专业,2007年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2010年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教育信息技术系、信息科学技术实验中心、实践培训基地和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就业园。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2人;博士后学历4人,博士学位21人,硕士学位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北省“百人计划”首批特聘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2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辅修专业1个:信息安全,学术型硕士点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工程硕士点1个:计算机技术;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学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
引进英国、美国等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师以教学为主业”的办学理念,倡导“以授课为启发、以实验为认同、以收获为确认”的教学方法,学院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学院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北省特色专业。200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同时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支撑学科,并立项建设;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电子信息教育”创新高地;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取得河北省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奖;2012年,被教育部首批为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同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河北省立项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被河北省确立为二级学院综合试点单位;被河北省授予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先后承担和参加了“载人航天”、“嫦娥”、“深空探测”等多项国家航天工程的可视化控制与指挥任务,是国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单位和国家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最佳合作单位。建有虚拟工程与可视化、工程信息组织2个国内先进的科研方向;软件系统协作开发、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网络应用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3个省内领先的科研方向。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青年基金6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43项,拥有科研经费合计1519.8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48篇,其中SCI检索22篇,EI检索124篇,ISTP检索33篇,核心期刊289篇。荣获国外科技奖励10余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13项。
学院实验中心总面积约48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是河北省实验示范中心,面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和开放实验。建有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首批)、虚拟化桌面云暨高性能计算中心、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数字技术、虚拟工程、软件工程、硬件(MCU)、系统结构等研究室拥有河北省重点学科支持平台、国家联邦实验室河北省主节点、河北省信息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联建了“航天飞行控制可视化研究室”。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13人,硕士生80人。本科按计算机信息大类招生,第一年强调素质训练,只分学科大类不分专业,第二年按照学生兴趣特长进行分流。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学院团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石家庄市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组织奖”,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石家庄市青年志愿者优秀服务集体”。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各项科技、文化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35项,省级奖励24项,市级奖励20项;7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5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名学生获得“河北省三好学生”称号,10名同学获得“河北省优秀学生”称号。学院也涌现出一批有为青年,王志军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贺从艾同学作为北京奥运会河北省志愿者成为北京奥运会河北省形象大使候选人,李明纳同学入围河北省“感动校园人物”,参选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