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离子交换纤维是以纤维素为基体制备的,也称离子交换纤维素,其产品主要是粉状物。五十年代,随着化学纤维的发展,开始出现以化纤为基体制备的离子交换纤维。70—80年代,是离子交换纤维发展较快的时期,各国发表的论文、专利逐渐增多,其中,俄罗斯、自俄罗斯、日本的技术较为成熟,并有商品出售,应用于劳保、环保、水处理等方面.迄今,用做离子交换纤维的化纤基体主要有聚烯烃、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氯乙烯、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等纤维,也有用天然纤维或其它化纤为基体的。
离子交换纤维技术2004年9月上旬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突破,填补了此领域内的国内空白。目前有课题组已掌握了这一项目的核心技术,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另外申报的两项发明专利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两个子课题——离子交换纤维制备及在蔗糖糖浆脱色中的应用项目,以及20t/a离子交换纤维生产工艺 (中试) 技术项目,均已通过广西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其应用研究方面填补国内外空白。该项目已建成20t/a离子交换纤维工业化生产装置,批量生产出合格产品,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日本之后,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离子交换纤维工业化生产核心技术,实现离子交换纤维产业化的国家之一。
离子交换纤维被国际科学界、产业界称为21世纪功能材料。发展高效的离子交换纤维及其应用技术是当前功能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一直是全球分离材料研发领域的一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