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术最早由德士古公司开发,1948年TEXACO公司受到重油气化技术的启发,首先创建了水煤浆气化工艺,并在Montebello建设了第一套中试装置,日投煤量15吨。之后由于油价低,技术难度高,从而有所停滞。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的促使下,重新建立了2.5MPa和8.5MPa的气化装置,试烧了20多种煤炭。
1983年6月美国田纳西伊斯曼化学公司的水煤浆气化装置首次投料,1984年4月达到满负荷运行。冷水电站(cool water) 工厂是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工厂,1981年兴建,1984年投入运行。该工厂采用了辐射和对流废锅流程,废锅产生高压蒸汽11.2MPa驱动蒸汽透平55MW发电机组,煤气进入燃气透平带动65MW发电机组。日本宇部合成氨气化装置1984年7月23日正式生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以水煤浆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装置。1996年开始,宇部氨厂直接使用石油焦作为气化原料,使用锅炉飞灰作为助溶剂,操作运行情况良好。1996年美国Tampa电站IGCC(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装置投入运行,发电量250MW,气化炉为单台,氧气纯度95%,粗煤气首先进入辐射废锅冷却到760℃,然后经过对流冷却器冷却到540℃进入下游洗涤工序。美国Duke电站IGCC装置与2012年投入运行,采用半废锅流程,每台气化炉直径3.8m,投煤量2500吨/天。
山东鲁南化肥厂首先引进了该水煤浆气化技术,1993年建成并投运第一套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制氨示范装置,单炉投煤量318吨/天,操作压力2.6MPa,有效气产量21900Nm3/hr。1997年建成了一套气化压力8.3Mpa的气化试验装置。
上海焦化厂气化装置于1995年建成投产,由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原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完成设计,一共四台气化炉,3开1备运行,使用神府煤,并且制浆过程使用了焦化工厂难以处理的废水。
陕西渭河气化装置由华陆工程(原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和日本宇部共同完成工程设计,气化炉2开1备,四级闪蒸灰水处理工艺,气化炉运行压力6.5MPa,采用棒磨机,制浆浓度达到65%。
安徽淮南化工厂装置与2000年8月投入运行,工程设计由东华工程(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和日本宇部共同完成,气化炉2开1备,气化炉操作压力4.0MPa,采用两级闪蒸工艺。
迄今为止,该技术已经在数十个项目上应用,为煤化工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